Wednesday, October 6, 2010

约翰福音 5:31-44 (13/06/10)

我若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就不真。另有一位给我作见证。我也知道他给我作的见证是真的。你们曾差人到约翰那里,他为真理作过见证。其实我所受的见证,不是从人来的。然而我说这些话,为要叫你们得救。约翰是点着的明灯。你们情愿暂时喜欢他的光。但我有比约翰更大的见证。因为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作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差我来的父,也为我作过见证。你们从来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见他的形像。你们并没有他的道存在心里。因为他所差来的,你们不信。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但我知道你们心里,没有神的爱。我奉我父的名来,你们并不接待我。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待他。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约翰福音 5:31-44)

犹太文化的精髓,在于一个“真”字。信仰独一的真神,接受独一真神真实的启示,然而使徒保罗却说他们“向神发热心,却不是按着真知识。”(罗马书10:2)。当犹太人失去了真的品质,就自然无法寻求上帝的荣耀,然而就是那个时代,“真”却是基督见证的实质。

关于公义,基督教中最大的反合性,就是公义的主受到不公义的罪人的审判,人类似乎是弃绝了上帝的圣子,然而实际上却是上帝许可任凭人自己“觉得”弃绝了上帝;人以为自己取得了对神得胜,实际上却是与上帝所预备的救恩无份。上帝是主,所以上帝永远是主动的。

“真”不是相对的,“真”是对不断变化的回应却无法改变的事实。“假”是经不起考验的本质。耶稣基督讲:“我若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就不真。”就把“真”这个问题在信仰见证的领域中鲜明的提了出来。圣经中的一个重要的总原则就是——不接受单一见证。

这就把耶稣基督和人类历史上其他的宗教领袖区别开了。什么叫做真理?真理不是你说你有了真理就有了,世界上的几大宗教,除了基督教以外,核心教义无不是单一见证的方式产生的。然而,上帝否定单一见证的真实性,这是旧约和新约连贯始终的。中国的思想源头,无论是儒释道,都缺乏这样一种见地。

这一段的经文当中,就包含了对耶稣基督的四大见证(约翰福音中共有七大见证,福音书也是有四本),第一就是施洗约翰;第二是耶稣基督所行的事和将要成就的事;第三是差遣圣子的圣父;第四就是神所启示的圣经。

深入理解上帝否定单一见证的原则对于建立一个基督徒的生命非常重要。真实的信仰要看到主客观的联合。灵恩运动的一大缺陷,在于脱离圣经追求所谓与耶稣基督直接的沟通,然而耶稣基督不是你头脑中想象的那一位。

人们不接受耶稣基督,是因为没有“上帝的道”,也没有“上帝的爱”在这些人的里面。耶稣基督作为真理和爱来到这个世界,却面对着人类的虚伪和故意的歪曲。人类以一种假的文化来抵挡基督,然而实行判断的乃是主自己。耶稣基督就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绊脚石,“凡不跌到的,就有福了!”

持守这不接受单一见证的原则,也有助于我们破除那些有权威的样子的所谓“权威”,我们要仔细看清楚那权威背后的见证是否实际上是单一的见证。权威与权威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圣经启示耶稣基督没有“佳形美容”,取了奴仆的形象。求上帝将他的真道和爱放在我们心中好让我们真的认识他,并看清他的权威。

约翰福音4:1-18 (21/02/10)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约翰福音4:1-18)

从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自欺和主的智慧。我们也看到了个人布道如何能彰显神的恩典并发现人的需要。

耶稣基督到世界上来是上帝对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在这个对话中,撒玛利亚妇人还没有意识到耶稣是上帝的礼物。她也没有意识到那一刻是何等重要的时刻。从此以后,圣经就没有再记载她再见耶稣。若非上帝的恩典,她不可能有基督去和基督共度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生命这样聆听上帝话语的时刻?

耶稣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提醒,就是我们活着,乃是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能存活的每一刻都是因为上帝的恩典。生与死之间,就在乎与此。我们何时生,何时死,都不是我们自己说决定的。

再听到这句话之后,撒玛利亚妇人开始思考。这一刻之前,她的意识中乃是耶稣是犹太男人,而自己是撒玛利亚妇人,彼此不应该有什么话讲。正如我们每次传福音都是会遇到观念、文化和尊严的冲突。对话开始看起来好像是耶稣占下风,因为他渴了需要妇人的水,但事实是她需要耶稣。我们的服侍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教会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钱去盖教堂,需要我们去增加人数。一个罪人常常用他堕落的理性争辩,好像上帝需要他,但上帝是自足,自存,永在的上帝。我们的行为,意念丝毫不能加添或者减少上帝些什么。

问题的中心在于是谁需要谁。如果我们需要上帝,那么我们就应该来到他面前来寻求他,但为什么却是上帝的儿子来到世界?为什么是上帝的儿子亲自去撒玛利亚?为什么是在正午时分去等待这个撒玛利亚妇人。这就是爱的反合性。如果耶稣基督没有使撒玛利亚妇人回转,在他并没有损失。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身体的各种功能都是靠他的恩典才能支持。我们可能接受他的恩典乃是因为他爱我哦们。耶稣基督来是因为这个妇人需要他,所以他就主动的在烈日下面去等待这位妇人。

当我们传福音的时候,表面上是你需要听众,表面上是你去寻求他,但现实却是那个听的人需要上帝的福音,当一个人不能觉悟他对救恩的需要,他的生活是被动的生活。

耶稣基督继续说:“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在这一点上耶稣基督就将整个对话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当他要水喝的时候他是被动的,但当他给予活水的时候他是主动者。当撒玛利亚妇人每天来此打水,她是被动的,但当她开始觉悟她需要活水的时候她是主动的。但即使在那个时候,她还是被自己的知识和逻辑所控制。

她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

换句话说,她直接怀疑耶稣基督给予活水的承诺,因为就是片刻之前这个人还在向她要水喝。这井不是一般的井,乃是从雅各时代所传下的祖产。雅各的后裔是乃是靠着这口井来生存。耶稣基督说应许的,乃是更伟大的活水,这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所以她就挑战耶稣是否比她的祖宗雅各更大。

我们看到,虽然她所过的生活是一个淫乱的生活,她却仍然可以大声的质疑和批评他人来隐藏自己的罪。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私下里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的罪恶,但我们却总不忘记去批评、指责别人。有时到我们对人传福音的时候会被其他人的话语所设的圈套中不能脱身,我们往往就产生一种很强的挫败感就不能再把福音继续传下去了。你有传福音的心志不代表你就一定能把福音传出去。

撒玛利亚妇人看重的是实际。她有跳水的绳子可以挑到实实在在的水,因此就怀疑耶稣所谈的诸如活水一样抽象的概念。今天很多基督徒在传福音的时候就是遇到这样类似的怀疑和抵挡。他们因为所谈的是抽象、模糊的概念就被批评,人们总是更重视生活所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耶稣基督的回应是非常独特的。“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没有比这更好的答案了。这妇人就开始思考活水的问题,因为耶稣的话触及到了她内心中真正的需要。如果你在对话中可以触及到对方内心中的需要,那么谈话就可以变得活跃和深入。

当涉及到问题的实质的时候,耶稣基督让妇人看到恩典之前必要开清楚罪的问题。耶稣是正直而伟大的君子。他所说的一切乃是来自真理,而且他也是用爱来讲述真理。“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我们看到整个对话的最关键时刻耶稣叫妇人把她的丈夫叫来参与对话。一方面耶稣是借此来提醒妇人不要忽略自己本身的问题。这个妇人非常聪明,她竟然在过去有过几个丈夫。现在和她在一起的乃是第六个男人,但却不是她的丈夫。耶稣没有说把你的丈夫们叫来,而是说把你的丈夫叫来,让她自己揣摩是哪一个,然而她却回答:“我没有丈夫”。

许多的人们都用这种方式来欺骗上帝的仆人。在牧师面前说自己没有丈夫,然而个人关系确实乱七八糟。我们经常讲述部分的事实,而且往往是,好的那一部分。而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的传道人就采用妥协的方式。只要会友还在来教会,还在做礼拜,他就不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和操守。

接下来耶稣基督就说出了最重要的事实。他并没有羞辱这个妇人。教会领袖和那些热心分享福音的人经常是一开口就把人吓走了。我们不愿意耐心面对自己传福音的对象往往就凭着血气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我们用很绝对的态度去处理一些非常相对的问题,这样做事的方式往往是拆毁性的。我们需要智慧和能力,以爱心和耐心去传讲上帝的道。耶稣基督了解这个妇人的一切,但你看到他仍然是十分的耐心。

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这句肯定是很安慰人的,他又继续,“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的内心的心理活动被完全暴露了。她必须承认这面前的耶稣知道她心里的一切事。这里她料定弥赛亚必是先知。当人们有如此的觉悟的时候,生命的回转与复兴,就成了可能。

当人们发现你是不能被他的巧言所欺骗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认真听你说话。如果你的智慧不胜过你传福音对象的智慧,得胜是很难的。约翰福音第三章和第四章因此就成了我们个人布道中非常重要的两个例子。

约翰福音4:1-17 (14/02/10)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

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约翰福音4:1-17)

耶稣在第三章对学识渊博的宗教领袖讲话,在第四章他对一个被社会所弃绝的淫荡的妇女讲话。耶稣基督同尼哥底母的对话是在夜里,然而与女子的对话却是正午时分,时间的把握可以说恰当好处。在主的生命中,在他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感到最伟大的智慧。

第三章的对话是由宗教领袖发起的,而第四章则是耶稣基督主动和那妇人谈话。在第三章的对话时候,可以说尼哥底母是在不解与困惑中离开,而在第四章,这个妇人不仅明白了,而且还对整个镇子作见证,让人们可以知道这位弥赛亚。第三章中,耶稣是被动的受访者,而第四章中他是主动去寻找失丧的人。

这两种境况的对比展示了耶稣基督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他不仅可以满足知识分子和德高望重的人对于真理的求索,他也能深入社会去关怀那些缺少教化和被社会所遗弃的人。他不仅仅对群众布道也对个人布道,它不是在众人中集体挑选他的门徒,而是一个一个单独把他们呼召出来。

第四章耶稣基督选择经过撒玛利亚,虽然通常人们是走另外一条路,然而他如此行却是有神圣的目的。门徒并没有多问而是跟随主,而主就打发他们去买食物。正午时分,一个女人来到了井旁。她见到有个男人坐在那里应该是失落的,因为她选择炎热的中午去打水就是为了避开人们鄙夷的目光,她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让她无法在众人面前抬起头来。她可能是那个众人茶余饭后议论纷纷的人。

这时候她看到了一个犹太男人,在那个时代犹太人是不同撒玛利亚人来往的。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张力。她没有说话,是主耶稣先开始了对话。当我们侍奉的时候,有时我们不能只是等待其他人来找我们,有时我们一定要主动的去接触。耶稣知道这女人的一切事情,然而耶稣却用最智慧的方式开始这一段的对话。“请你给我水喝”,个人布道的开始,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了。耶稣基督表明他尊重这个女人的尊严,而且告诉她她仍然有能力帮助其他的人,她有打水的器具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肉身的饥渴。

如果你鄙视你布道的对象,你的布道永远不会成功。布道的头一个策略是尊重我们布道的对象。我们都是不配的,在上帝面前都充满了罪恶。我们都不配他所赐下的恩典。但仁慈的上帝差遣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不是在君王的宫殿,却是在卑微的马槽,对我们人生的悲苦满有同情和怜悯。耶稣基督按手在麻风病人和死者的棺木上,他是接近人群的,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而且认可每一个人应有的价值。

在尊重他人这一方面,我们华人是十分吝啬的,但耶稣基督是尊重这个女人的。这女人可以有多种回应的选择,像是“你真的渴吗?”,“走开”,“等我回来再说”等等,她这个女人的回应却直指信仰和种族的矛盾。她的智力是不差的,她问一个男人怎么能寻求一个女人的帮助,她问一个犹太人怎么能和撒玛利亚人讲话呢?

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他的回答是最棒的。“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这是个非常温柔,坚定又礼貌的回应。他的话语意味着他自己就是上帝最大的恩赐。这与女人所能给他的水不同,何况她所能给予的一切又是来自于上帝。

虽然对耶稣的回应感到惊讶,她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改变自己傲慢的态度。她转换话题进行心理攻势。她表明她怀疑耶稣基督的话语,因为他明明刚才告诉她要水喝,但现在却说可以给自己活水。她说耶稣并没有带任何的工具,井又深,怎么可能打出水给人喝呢?她同时因这井是祖宗雅各1900年留给他们的而骄傲。她挑战耶稣的权柄,质问他是不是比祖宗雅各更大,这些都表明她对于耶稣基督能否给她活水表示极大的怀疑。

耶稣的回应是最卓越的。耶稣告诉妇人这口2000年的古井也许是有价值的,但是凡喝了这井水的人却还是要再渴,但喝了耶稣所赐的水的人便不会再渴。他并没有介入无谓、愚蠢的辩论,因为他所赐的水中将涌出永远的生命。到这里,耶稣所说了没有一句是有误的,然而妇人还有一句话是对的。

这时候妇人被提醒的现实是她每天都不得不来到这个井前来打水,而且也开始意识到这场对话并不是耶稣需要她而是她需要耶稣。耶稣的信息是如此的独特,他超越了所有人类的辩论和智慧。我们相信妇人在此时觉悟到她内心中的一个需要。

这段经文让我们开始情势是如何开始发生转折,妇人开始有了正确的回应。“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一旦她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的需要,耶稣基督就说出了最重要的话——“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当她听到这话的时候她被镇住了,“我没有丈夫。”

约翰福音3:31-36(2) (31/01/10)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神是真的。神所差来的,就说神的话。因为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原文作不得见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约翰福音3:31-36)

耶稣基督的话语的权柄,乃不是地上人的智慧,人的成就,而是从天上,从永恒中来的上帝的启示,他所见证的乃是他所见的,所闻的。当他的见证需要圣灵的同在的时候,我们看到上帝赐给他的灵是没有限量的。这段圣经可以说用尽了一切最高的形容词来形容耶稣基督的话语和见证是天上的,和地上的不一样,是永恒的,不是暂时的,是至高之处的,而不是低处的。

然而,我们突然却看到“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这又是一个何等的反差?这样的反差就告诉我们当基督被拒绝的时候,不是基督的问题,不是基督的道不过分量,而是那拒绝领受的人的问题。我们看到人是何等的傲慢,人是何等的无知,人是何等的自我中心。人用错误的回应来对待上帝所赐的基督。抵挡上帝的人以为上帝没有人要了,轻看上帝,侮辱上帝的人以为他真的在人生的问题上超越了上帝的掌控。然而约翰清楚这里面属灵的实际,笔锋一转,“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神是真的。”整个形式转变了,当人不认识主的时候,人就认为主一文不值,那主是不是就真的一文不值了呢?当你忽略上帝的存在,上帝就不存在了吗?你不接纳他的见证,他的见证就无关紧要吗?不是的,神是自有永有的,你对神的回应不会改变神的一丝一毫。

你不认识他,是你自己的无能和缺欠,你能接受他的见证,乃是上帝转变的大能。自我中心的无神论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变化过程中的有限者,永远不知道上帝是在永不改变的自我永存,自我满足的永恒者。约翰用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告诉我们人不接受耶稣问题乃在于人本身,而这个选择并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自由选择,乃是关乎一个人永恒命运的价值。

很多人不接受上帝存在,他们的生活是何等的空虚,无向,何等的没有价值。他们所谓的价值都是他们那些没有价值的人所决定,他们追求的不过是他们认为有价值实际没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他们也不能带走任何他们所谓的价值到永恒中去。上帝不会因为你假设他不存在他就真的不存在,价值也不会因为你假设就成为他们存在的价值。他们最终的命运就是归于虚空,这就是这些人生命的真相,那些最有钱的人,最有权的人,最享受性欲的人,又怎么样呢?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真正的空。就在这个虚幻的世界,有一些人领受了永远的印记就证明上帝是真的,他们所领受的应许和生命的经历是真的。

“神所差来的,就说神的话。因为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圣父赐下圣子,圣子以无限的圣灵来讲话,圣父用圣灵膏抹圣子,短短一句,已经隐含者三位一体的教义。“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关于永生的事情就仅仅是个选择吗?不是的,接下一句话很可怕,“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不信上帝的人,以为他是主动的拒绝上帝,你落在很可怕的状态之中却没有觉悟,这就是不接受耶稣基督的人心灵中可怕的现实。

人们以为自己是选择的主体,但实际上人灭亡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不信耶稣的行为,而是他本来有罪,只是面向死亡,应该死,应该被审判,所以人是需要救恩的,所以他需要信耶稣来得到这个救恩。四期癌症的人,是在等死的人,表面上还活着,实际上却只是在等死,明明活着,却不再有活的希望。这时候有人拿来一片药,吃了就得救,不吃就不得救,你还认为你是选择的主体吗?你还认为基督的救恩是傲慢的,是强迫的吗?真正需要福音的人,常常觉得自己不需要福音的人。一个人本来就已经在上帝的震怒之下,福音乃是唯一的出路。人们不接受耶稣的理由五花八门,无神论,进化论,民族,文化,这些理由背后一个对上帝呼召的严肃回应。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我们对上帝的回应,是何等严肃的一个决定,除了耶稣以外没有拯救,没有出路,没有盼望,你错误的回应就决定了你永远的命运,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因为有耶稣的,活在恩典之中,神以永生报应他们;没有耶稣的,继续活在上帝的震怒之下,面临乃是死亡和审判。

如果今天圣灵让我们看到我们所处的属灵的实际的话,让我们产生一些对自己现状的觉悟,我们就有可能悔改了。一个人能不能悔改,不在乎个人的选择,而是上帝圣灵的光照所产生的觉悟。人在危险之中,而不觉悟自己的危险,是真正的危险,圣经诗篇49篇最后一句话对此有一句令人深省的话——“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类一样。”(诗49:20)我们今天很多抵挡基督教真理的人说神在哪里?神的愤怒在哪里?他们乃是滥用了神的忍耐和宽容,而神的忍耐和宽容是为了人能够悔改。

求主怜悯我们。

约翰福音3:31-36(1) (17/01/10)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神是真的。神所差来的,就说神的话。因为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原文作不得见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约翰福音3:31-36)

唐牧师认为约翰福音的这段经文非常重要,是约翰福音总原则的关键论述,就是要区别是地上来的,还是天上来的。地上的和天上的区别,乃是本质的区别。总原则对于我们明白神的话的不可或缺的,因为人已经丧失了亚当犯罪以先的中立地位,我们已经不能凭着自己的理性去明白圣经中所隐藏的信息。圣经不是关于某个民族的故事,不是希腊式的神话文学,也不是与我毫无关系的历史中,理解圣经的钥匙就是总原则,从约翰福音来讲,这总原则就是耶稣基督乃是从天上来的,耶稣基督所传的道是从天上来的,不是地上的宗教、政治、文化。如果你从这个角度,你就能明白约翰福音中所隐藏的真意。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

一个把握了总原则的人,是一个具有领导力的人,因为他不走冤枉路;一个把握了总原则的人,所获得的乃不是知识,而是智慧,而智慧,乃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力。

这个总原则是在耶稣基督与尼哥底母对话之后所启示的,是神的话与人的话的对碰,尼哥底母是有学识的,他满心要明白他自己不明白的,然而耶稣基督与他的对话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就宗教题目的交流,更是神对人的启示,告诉他他真正需要知道的是什么。尼哥底母是地上的,是从母腹生的,而耶稣基督是从天上来的,是从圣灵生的。人间的宗教文化是罪中堕落的产物,他们以为和耶稣之间的对话乃是同等的交流,然而上帝透过约翰福音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同样的,约翰福音后面还记载了彼拉多和耶稣基督的对话,他以为耶稣要做地上犹太国的王,从而成为自己的政治威胁,然而耶稣基督明白告诉他,他确实是来做王的,却不是彼拉多所理解的国度。人总是以为人的政治和基督的国度是对立的,总是以为上帝的国度不过是这世间的另一国,然而约翰福音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两者之间,乃是天地的区别,乃是本质的不同。

世界上的宗教都是一样的吗?世界上的文化都是一样的吗?世界上的学识都是一样的吗?不是的,话语乃是心声的表达,正所谓“文以载道”,我们要透过现象去观察事物的本质,我们就看到约翰在这里乃是要告诉我们不仅耶稣自己是从天上来的,他所传讲的,也是天上的话语。耶稣基督是在“万有之上”的,耶稣基督的话语也是“万有之上”的,这代表着完全绝对的超越,不是系统内的超越,乃是超系统的超越,我们中国人理解的“上面”乃是系统内的上面,而上帝所启示的上面,乃是万有之上的“上面”。

这种分辨的能力是人所缺乏的,也正是基督徒所需要的。

唐牧师非常佩服冯友兰的一句话,任何言论、学问、哲学不能仅仅看它文字意义上的内容,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动机。我们今天的人们追捧流行,眼目盯在一时的“畅销书”上,然而一时的兴旺不代表它有永恒的价值,作为基督徒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看到经受过历史考验的,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真称得上经典的书籍、音乐、文化背后所传承的价值。

今天的你能否分辨?教会服侍的人,说到底无非是两种人,一种是清楚了上帝从天上所传达的异象,一生为主奔跑的人;另外一种是从来没有分清楚天与地的区别,表面服侍火热的背后却是自私自利爱出风头的动机,这种侍奉充满了地上的味道,充满了铜臭的味道,也充满了老我的野心。

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你把自己所见的,所听的事实讲出来,才是可信的,因为决定信息价值的乃不是信息的传递者,乃是信息的源头。

孔子是这样一个人,他说自己“信而好古”“述而不著”,诚实的表明他所领悟的,不过是从文王的先辈的智慧人中所领受的,诚实的动机就产生了印证源头的能力。

旧约的先知正是如此,原原本本的把自己从上帝那里所领受的见证出来,所见证的源头乃是上帝的启示。耶稣基督作为上帝启示的最高峰,他所领受的,乃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又亲身所经历,是作为真理的本体对真理所做的见证,所以他直接将真理讲出来,而不是如世人的翘楚所能达到的“信而好古”。

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神是真的。

一面说没有人能领受他的见证,另一面却是领受见证就是印上印。这看起来是矛盾的,实际上却又一次告诉我们人不能凭自己接受上帝的见证,乃是上帝感动人,人才能够领受。领受真理不在乎属地的才智,乃才与谦卑在主面前,也正因此也可以有真正经历真理。那印就是圣灵的印,乃是圣灵住在我们心中为上帝做见证,乃是证明上帝是真的,也是证明那领受的人乃是属于上帝的。

神所差来的,就说神的话。因为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

看遍人类历史,只有一个人的话,值得我们以绝对的信心去信靠,就是耶稣基督。他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6:6)“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18:37)等等,都是天上来的话。是真理自己把真理介绍出来。圣灵乃是永恒的灵、无限的灵、真理的灵、圣善的灵、基督的灵,上帝所赐予圣子的圣灵乃是没有限量的,因此也只有他才是那不会枯干的活水江河,也只有他能满足人类内心那对永恒的渴望。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

耶稣基督对我们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参约6:63)。不信子的人,就不能明白什么是永远的生命,就看不见耶稣基督生命的荣光,也就没有永生。而相反的,你把上帝的话语吃下去,融入到你的生命中去,接纳,顺从,那你的生命就有根有基,所得到的乃是永远的生命,也是真正的自由。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2),这不是地上的钱、权、文化、宗教所能比拟的。

约翰福音3:22-30 (6/12/09)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但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3:22-30)

施洗约翰的侍奉,是所有传道人侍奉的典范。他的事工只有一年的时间,他没有政治的权柄、没有宗教的地位、经济的支持、也没有军事的力量,这和耶稣基督自己的事奉是很相似的,他不吃普通人的饭、不住世人的房子,乃是在旷野靠着蝗虫、野蜜,穿着骆驼毛的衣服传讲天国的信息。他不畏人情、不妥协与世俗的权威,最终殉道。施洗约翰就是那“世界不配有的人”(希11:38),也是“配得那世界的人”(路 20:35)。

施洗约翰可以说是上帝仆人的表率,每当我们如此思考自己的侍奉的时候,不是要看到自己的成就,而是要感到自己的羞愧,自己的不配。真正的侍奉不是喧宾夺主,而是“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了
。”;真正的侍奉不是端着自己的职位、成就死死不放,而是在自己侍奉结束的时候,能有自知之明地能说出“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但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我们不知道说这话的门徒是抱着怎样的心态,一年之前,施洗约翰的侍奉造成了全以色列的震动,成千上万的人涌向约旦河,领受施洗约翰的洗礼,然而一年之后,时代转向了,焦点转移了,耶稣基督的侍奉吸引了更多的人,甚至是追随自己的学生,包括很多佼佼者,比如彼德。对于施洗约翰来讲,这光景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所谓的“后权利焦虑”在历史当中成了多长仇恨的催化剂?多少伟大的人因为不堪后背对自己的荣耀的夺取而滑向堕落的报复?

教会要悔改,今天教会领袖之间的勾心斗角绝不比世俗的商场更少,是什么让人对竞争者的出现产生不必要的痛苦?侍奉早期的火热,而在侍奉晚期却要关心自己在历史上的定位,也因此不再能做荣神益人的工作。原因何在?原因即在于侍奉初期心中埋下的就是动机不纯的种子。“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他必兴旺,我必衰微。”这是施洗约翰的美好见证。我们的侍奉是什么?是自己的牺牲以帮助上帝吗?不是的,乃是一边侍奉一边发现自己其实不配侍奉,乃是越侍奉越发现这圣工完全是神的工作,不是自己的工作。“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这就告诉我们曾经的成就,曾经的复兴,曾经的繁茂都是神的恩典。呼召、拣选、恩典和机遇都是出于神的。侍奉的果效,乃是圣灵的工作,与我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上帝透过我的口所作的。侍奉的心志是唯愿神的旨意成就,神的国度的扩张,却不是要夺取神的荣耀。

感恩的从神领受,又感恩的把一切交出,这正是约伯的见证。一天之内约伯的十个孩子都死了。面对厄运,他的妻子作出的是感性的呼喊。“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伯2:9)。然而约伯选择的是感恩,是顺从。“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这是真正的感恩,真正的神本。我们今天感性的感恩有多少是人的东西?有多少是人的表功?人自己的荣耀?

“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施洗约翰的心志是所有今天的传道人应有的心志,传道人是什么?传道人不过是工具、是器皿、是桥梁、是驴驹。荣耀是谁的?是驴驹的吗?(参:太21:3)驴驹没有被骑过,乃是说传道人的根基不能建立在别的上,只有神的可以用他。今天做传道的工作,得到人所给的荣耀,要羞愧,要明白自己也是罪人,不过是蒙了呼召,蒙了恩典。恩赐、口才都是神给的,我们将用这些恩赐所作的侍奉归回给神是应当的。

“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曾说”说明施洗约翰曾经强调过,甚至一再强调过这一事实。面对门徒几乎带有挑拨性的报告,施洗约翰第一的反应是警戒门徒他曾讲过的,曾见证过的,说明他不希望门徒在这个问题上将自己和基督有所混淆,有所并列。然而我们多少次忽略了像这样的警戒之言?耶稣说,嗳,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可9:19)。在施洗约翰看来,耶稣基督的兴旺绝对不是自己的威胁,这觉悟乃是本于他侍奉开始时即有的纯洁的动机。把一切竞争者当作自己的威胁是魔鬼的诡计,他让人体贴肉体的情欲,对威胁就变得敏感。然而,纯心的侍奉动机可以得胜肉体的邪恶动机。

所以推动归正神学关键不在于讲章多么严谨,多么逻辑,多么华丽,若传讲的人本着自私的心,那么所讲的实在是比无神论都不如,推动归正运动需要归正的人(Reformed Person),有神的性情、顺服神的思想、神的计划和圣灵的引导。动机如此重要,所以决心侍奉的人从起初就要认定你的异象和心志,并以神的道炼净自己的动机。唐崇荣牧师曾经问过计志文老牧师如何能一生被主使用,计牧师回答:“如果你是纯金,为什么要怕火?”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人可以祈求上帝、并立定心志保持动机的纯洁。

“娶新妇的,就是新郎。”,耶稣基督是羔羊婚宴的主角,是教会的头,而教会是主的新妇。施洗约翰不过是预备婚礼的。我们看到,保罗在以弗所书中以婚姻比喻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乃是受到了施洗约翰的影响!教会是谁的?是牧者的吗?是长老的吗?是会众的吗?不是,教会是基督的。一切与圣工有份的要看到这个,要像施洗约翰一样听见主的声音就“喜乐满足”。这就是侍奉,就是 “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1:20)施洗约翰做到了这样的侍奉,“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至此施洗约翰的侍奉就画上的句号。

最后,我们知道在路加福音中记载了施洗约翰在被下在监里后对耶稣基督的弥赛亚身份产生过怀疑(参:路7),这如何理解?主有责备约翰吗?没有,主乃是用话语坚固施洗约翰。“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路&;22-23),我们也就看到了施洗约翰就坚决预备心,也为主殉道。这件事安慰了千千万万忠心的传道人,因我们看到,最伟大的传道人,他也是有软弱,而面对仆人的软弱,主是安慰,是“压伤的芦苇, 他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 他不吹灭;”(太12:20)。特蕾莎修女的日记曝光后,人们发现她在自己侍奉后期记载了相当的怀疑、挣扎、甚至是信心的动摇。这些不但没有羞辱主名,更是安慰了千千万万在困难中呼求的正在侍奉的人们。“义人虽七次跌到,仍必兴起,”(箴言 24:16)

基督必然兴旺,我们必将衰微。这是神的旨意,我们在生命进程中变小不要伤心,乃要感恩,因神的心意本如此,让耶稣基督在我们身上显为大,是应当的。

约翰福音 3:18-21(22/11/09)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约翰福音3:18-21)

约翰福音中对于“光”的论述,是其他福音书中所没有的。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约翰福音》产生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徒约翰所面对的时代,和其他三部福音书的写作时代是不一样的,初期教会在一世纪末的时候面对四大危机,其中基督教最危险的敌人就是秉持着二元论光明与黑暗互斗宇宙观的诺斯底主义者的侵蚀。耶稣基督所拣选的最年轻的约翰,作为唯一还活着的使徒,写下了《约翰福音》,其中就对此作出了回应。

每每当教会遇到难题、强敌、挑战、威胁的时候,主的门徒们就要反省主讲过些什么话,并本于此对这些威胁教会的挑战作出回应,这就是教会的神学任务。无论从约翰、到奥古斯丁、到加尔文、再到我们目前这个时代,以及以后的世代,基督徒必须在真理上毫不妥协、紧紧抓住教会真理的宝藏,抓住神的话语、神的应许,应付每一个个人所不可能面对的挑战。

在这里,约翰在三章十九节,明确的让我们看到一元论宇宙观中光的主体性、光的能力、光的独特、光的影响性和光的主动性就在此显明。从来只有光进入黑暗中,却没有黑暗进入光。古代奥古斯丁的阐述中说明光乃是一种实体、是积极的存在,而黑暗是一种缺乏光的状态,是一种无实体存在的消极存在。同时“光来到世间”一句,不也正是暗示这世界在耶稣基督到来之前本没有光,乃是一片黑暗。主教导我们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太5:14),就是说这世界满有黑暗,所以基督徒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当我们遵行主的诫命,作这世界的光,我们就要主动的影响世界,而不是被这个世界所影响。当想到此的时候,每一个基督徒都要反省自己,是在效法世界,还是以自己里面的真光在影响着你周围的世界?基督徒发光就好象蜡烛的燃烧,是一个一面发光、一面牺牲自我又一面降卑的过程。

圣经中也说上帝是生命的光(但注意不是光是上帝),究竟这和我们通常所讨论的光有何关联?我们今天知道光的速度极快,有每秒三十万公里那么快,甚至可以假设如果人能以光速前进,时间对于这个人来说就是停滞的,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进入永恒的速度。但我们知道,光可以去除黑暗。既然上帝是生命的光,那么罪可以说就是上帝荣耀所不在的地方。而当光来到自己,在黑暗中的灵魂才找到了盼望,罪的工价乃是死,但感谢上帝,在以赛亚书以另外一个角度道出了这件事实的真相。“他已经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以赛亚书25:9)。耶稣基督就是生命的光,凡在他里面的,就是那愿意就光的,他们就不再住在黑暗里,黑暗就被光驱散,死也就被生命所战胜。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就做了所有复活的人初熟的果子。我们现在的身体乃是属世界的、软弱的、可朽坏的、羞耻的;然而耶稣基督所要赐给那复活之人的乃是属天的、强壮的、不朽的、永远荣耀的身体。光明之子应该知道我们在这世界不过是暂居的,我们永恒的家园乃是在天上。

这几节经文我们看到,当光来到世界的时候,处在黑暗中的人对光的回应乃是不一样的,作恶的人因着所作的恶在光中显明出来不爱光、反倒恨光。然而那些靠真理而活的人,必来接近光、接受光、也因此成为光明之子。因此,当我们原原本本把福音传给世人的时候,人们不接受反倒恨你,你不要气馁,也不要慌张,因为问题不在乎你,而在乎对方本然的抵挡。面对死亡黑暗的挑衅,不要忘记你已是光明之子。

光来到这世界,谁在怕光?谁在抵挡光?是那些作恶的人,是那些心中有鬼的人,人对于基督呼召的回应,是人性在光面前完全的暴露,耶稣基督这么好的一个人却被这世界的政治、宗教、文化钉死在十字架上,正是表明这世界乃是不接受光的。然后,人以为最后的结局并非真正的结局,耶稣基督在十架上说:“成了。”,他也从死里复活,在审判之日,他也要审判那当时审判他的,就是这个世界,一切良善美丑,到那日将天下大白,公义的日头也必要升起、大显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