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约翰福音 3:14-15)
这是耶稣基督与尼哥底母对话的最后一次解经。
约翰福音第三章没有记载尼哥底母是否因为这次对话就悔改信主,这和第四章所记载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妇人立即悔改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今天的教会重视哪种布道,是不是因为向尼哥底母一样的知识分子传福音很难就放弃了?是不是因为果效而决定布道的方向?归正福音运动要面向“撒玛利亚妇人”,也要面向“尼哥底母”。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我们知道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那么这铜蛇是预表耶稣基督吗?但圣经中蛇不是一直都是魔鬼的形象,为什么要用铜蛇代表耶稣基督呢?
我们必须回到圣经。
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 就怨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于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许多。百姓到摩西那里,说,我们怨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民数记 21:4-9)
这里记载以色列民40年旷野生涯的对上帝的最后一次抱怨和悖逆。魔鬼的工作是什么?是化身为蛇,以谎言挟制人类,当人受到了蛇的伤害,便产生了痛苦,进而身体功能失灵,最后死亡是唯一的结局。而耶稣基督,乃是道成肉身,进入了罪身,担当了罪的毒牙,让罪的毒效运行在他自己身上,又用上帝的大能治死了,即完成了救赎。
我们如何理解披戴罪身?唐牧师以他到监狱布道的一次经历来讲解,他进去以前,监狱长要求每一个进入监狱的人,无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都必须穿上犯人的服装。在监狱穿囚犯的衣服,这是让一个普通人很难受的事情。耶稣基督也正是如此,他脱下了天上的荣袍,也本无罪,却取了人罪身的形状,来到了世界,为了让属他的,就是那信他名的人得到真正的自由。
当我们走上了悖逆的路,我们就陷入了罪的捆绑,也必须承担上帝的审判,那是一条死亡之路。摩西问上帝该怎么办,上帝给出的回应是所有悖逆的人一定要仰望摩西所举起的铜蛇方才可以得救。在罪中的人,就是那些被蛇所咬的,所面临的危机不是学问的问题,不是行为的问题,不是地位的问题,不是修养的问题,不是功劳的问题,而是生死的问题,唯一的活路,是仰望上帝为你所开的路。
领受了律法的犹太人在旷野之路中屡屡叛逆,然而神透过他的救恩告诉我们,律法所不能行的,在耶稣基督里要成就,在摩西的时代上帝就已经告诉以色列人,救恩在于对上帝的仰望。人自魔鬼的谎言堕落,却因着耶稣基督的赦免,信的人,虽然被蛇咬也没有事。(参:马可福音 16:18)。这种经历在使徒行传中保罗经历过,然而免疫自然界的蛇毒并不是每位信徒都有的。真正蛇所指向的乃是魔鬼,就是那龙,也是古蛇。凡有圣灵印记归入基督的,魔鬼便对他毫无权柄,也不能害他。
当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高举的时候,唯有仰望他恩典的才能得救,这才是神透过摩西在旷野举铜蛇的真义,这正是神的应许,是神永恒救赎的计划,“为我做见证的就是这经。”(约 5:39),只有到耶稣基督那里才有永生。
尼哥底母在这段对话时候是否有悔改,圣经没有记载,但我们知道他在耶稣受难以后终于悔改了。教会传说,他老年归主,就被罢官,最后不得不和女儿一起砍柴为生。唐牧师借此述说对高级知识分子传道要有耐心,相信如果你撒下的是真种子,时候到了,必有收成。
Monday, October 19, 2009
Friday, October 9, 2009
约翰福音3:9-13 (4/10/09)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翰福音 3:9-13)
尼哥底母是一个真诚寻找真理的人,他知识渊博,知道旧约先知都是先祷告再行神迹,而耶稣基督没有祷告就可以行神迹,尼哥底母看出神与耶稣同在。
然后,尼哥底母所代表的希伯来文化在那个时候已经走入了自以为义的可怕光景之中,主后70年,耶路撒冷沦陷了,唯一存留的祭司制度也终止了,大卫的宝座早已不在,先知的启示四百年前玛拉基书的最后一个字写完以后也停止了,施洗约翰在旷野的兴起,预示上帝灯台的转移,新约圣经也没有继续使用希伯来文,而是使用更为广泛使用的希腊文写成。
这是学术的悲哀,因为“你需要重生”,而这“新生命”是超知识,超理性的,今天知识就成了对很多知识分子的捆绑;然而仅有灵性不求知识也是可怕的,正如诸多的异端。我们要求圣灵将我们堕落、有限、受造的理性归回主的真理中,为主所用。
“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这是对法利赛人宗教权威的一次否定。教导人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教导的是什么,这是很可怕的。耶稣基督给了我们一个教导的典范“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全本约翰福音一共记载耶稣基督二十五次“实实在在地”说,和尼哥底母的对话当中就出现了三次。
那么重生、新生命的概念在旧约中有没有出现过呢?有的。比如,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裏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以西结 36:26)
那么为什么像尼哥底母这样的宗教学者却没有注意到这个观念呢?这是由于人选择性的接受(Selective Reception),人为主观的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信息,什么是不重要的。好比一个瀑布之下瓶子为什么永远接不到水,因为盖子一直塞住。有些人一次听道就悔改信主,而有些人终生学道却不明白,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心塞住,从未打开自己的心接受圣灵的重生,只是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接受。
那么亲爱的弟兄姐妹,你去教会的动机事实什么?是敬拜上帝,还是去博得一个侍奉的机会去炫耀自己?还是去满足自己眼目的情欲?还是为了出乎血气的友情?还是为了寻觅事业的人脉?求主怜悯我们。
我们做的工作是怎样的工作?“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我们要效法主,诚诚实实的把圣经所启示的真理见证给人。唐牧师这次去加拿大布道,在布道的间隙去当地的一个教会听道,觉得那间教会的牧师的正道非常好,因为马上还有布道会,唐牧师提前离开那间教会,却在离开的路上遇到了一位也正退场的老妇人。唐牧师和这位老妇人交流,并说自己很喜欢Dr.Hamilton的正道,那个老妇人也回应她也非常喜欢,而且“Dr. Hamilton only tells us what he knows. ”,“他只告诉我们他知道的”,唐牧师劝诫传道人 “I only preach what I believe and hold the truth until Jesus comes. ”“我只传讲我所相信的,持守真道直到主再来的日子。”
这段对话中没有记载尼哥底母是否悔改,但我们知道他确确实实受到了主的责备,受到责备而感谢上帝的生命,是有前途的,而受到责备而产生仇恨的人,正如那些把耶稣基督送上十字架的法利赛人,就成了撒旦的工具。同样的,我们对知识分子传道是要有耐心的,因为这些人受知识,理性的捆绑很深,归正福音致力于向知识分子传福音。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这是令人费解的,创世记中以诺不是升过天吗?(参:创5:24),先知以利亚不也是乘火车火马升天吗?(参:列王记 2:11),为什么耶稣基督说“没有人升过天。”,这不是和旧约圣经相矛盾吗?
有些人找到一些类似这样的“矛盾”,有失去耐心,产生误会,进而离开主是非常可惜和可怜的。“从天降下仍旧在天”是耶稣基督对他神性的再次宣告,神无所不在。“没有人升过天”,这“天”乃不是以诺和以利亚的所在,虽然他们却实被提到天上,但却是受造的天,而耶稣基督这里所提到的“天”,乃是神创造者自己永恒的居所。天的层次观念,在旧约所罗门王的祷告中就出现过(参:列王记上 8:27),而在新约中借着保罗的口启示的更加清楚,就是“三层天”的观念,三层天就是那至高之处。(参:哥林多后书 12:2)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尼哥底母是一个真诚寻找真理的人,他知识渊博,知道旧约先知都是先祷告再行神迹,而耶稣基督没有祷告就可以行神迹,尼哥底母看出神与耶稣同在。
然后,尼哥底母所代表的希伯来文化在那个时候已经走入了自以为义的可怕光景之中,主后70年,耶路撒冷沦陷了,唯一存留的祭司制度也终止了,大卫的宝座早已不在,先知的启示四百年前玛拉基书的最后一个字写完以后也停止了,施洗约翰在旷野的兴起,预示上帝灯台的转移,新约圣经也没有继续使用希伯来文,而是使用更为广泛使用的希腊文写成。
这是学术的悲哀,因为“你需要重生”,而这“新生命”是超知识,超理性的,今天知识就成了对很多知识分子的捆绑;然而仅有灵性不求知识也是可怕的,正如诸多的异端。我们要求圣灵将我们堕落、有限、受造的理性归回主的真理中,为主所用。
“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这是对法利赛人宗教权威的一次否定。教导人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教导的是什么,这是很可怕的。耶稣基督给了我们一个教导的典范“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全本约翰福音一共记载耶稣基督二十五次“实实在在地”说,和尼哥底母的对话当中就出现了三次。
那么重生、新生命的概念在旧约中有没有出现过呢?有的。比如,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裏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以西结 36:26)
那么为什么像尼哥底母这样的宗教学者却没有注意到这个观念呢?这是由于人选择性的接受(Selective Reception),人为主观的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信息,什么是不重要的。好比一个瀑布之下瓶子为什么永远接不到水,因为盖子一直塞住。有些人一次听道就悔改信主,而有些人终生学道却不明白,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心塞住,从未打开自己的心接受圣灵的重生,只是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接受。
那么亲爱的弟兄姐妹,你去教会的动机事实什么?是敬拜上帝,还是去博得一个侍奉的机会去炫耀自己?还是去满足自己眼目的情欲?还是为了出乎血气的友情?还是为了寻觅事业的人脉?求主怜悯我们。
我们做的工作是怎样的工作?“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我们要效法主,诚诚实实的把圣经所启示的真理见证给人。唐牧师这次去加拿大布道,在布道的间隙去当地的一个教会听道,觉得那间教会的牧师的正道非常好,因为马上还有布道会,唐牧师提前离开那间教会,却在离开的路上遇到了一位也正退场的老妇人。唐牧师和这位老妇人交流,并说自己很喜欢Dr.Hamilton的正道,那个老妇人也回应她也非常喜欢,而且“Dr. Hamilton only tells us what he knows. ”,“他只告诉我们他知道的”,唐牧师劝诫传道人 “I only preach what I believe and hold the truth until Jesus comes. ”“我只传讲我所相信的,持守真道直到主再来的日子。”
这段对话中没有记载尼哥底母是否悔改,但我们知道他确确实实受到了主的责备,受到责备而感谢上帝的生命,是有前途的,而受到责备而产生仇恨的人,正如那些把耶稣基督送上十字架的法利赛人,就成了撒旦的工具。同样的,我们对知识分子传道是要有耐心的,因为这些人受知识,理性的捆绑很深,归正福音致力于向知识分子传福音。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这是令人费解的,创世记中以诺不是升过天吗?(参:创5:24),先知以利亚不也是乘火车火马升天吗?(参:列王记 2:11),为什么耶稣基督说“没有人升过天。”,这不是和旧约圣经相矛盾吗?
有些人找到一些类似这样的“矛盾”,有失去耐心,产生误会,进而离开主是非常可惜和可怜的。“从天降下仍旧在天”是耶稣基督对他神性的再次宣告,神无所不在。“没有人升过天”,这“天”乃不是以诺和以利亚的所在,虽然他们却实被提到天上,但却是受造的天,而耶稣基督这里所提到的“天”,乃是神创造者自己永恒的居所。天的层次观念,在旧约所罗门王的祷告中就出现过(参:列王记上 8:27),而在新约中借着保罗的口启示的更加清楚,就是“三层天”的观念,三层天就是那至高之处。(参:哥林多后书 12:2)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约翰福音3:7-8 (27/9/09)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翰福音 3:7-8)
这次聚会中,唐牧师先分享了他在前段时间在美国布道的经历,愿主的意思成就,也愿主保守使用他的仆人,愿上帝的灯台继续与唐牧师的事工同在,奉主的名求,阿门。
面对尼哥底母面对重生的疑惑,耶稣基督这真理者(真理的本体)的身份以真诚的态度对于寻求真理的人进行了回答。希伯来文化的关键在于“真”,真神、真启示、真信仰,但研究律法旧约超过一千年之后的,法利赛所展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伪”的实质,耶稣基督一再斥责法利赛人“假冒伪善的人”,他乃是看透人心的主,这也是人类宗教极大的讽刺和悲哀。
你们——直指法利赛人的群体。
“你不要以为希奇”——指出了法利赛人所谓宗教成就的伪,他们自以为是成就摩西的律法,领受旧约的人物,而在真理者的话语中却显出他们属灵的无知,人的真需要是新的生命,这甚至可以说是耶稣以神的身份对于世上的宗教领袖的审判。
人以为尊贵的法利赛人,在上帝眼中可以是可憎恶的,正如今天最美貌的明星可能过一个最不道德的生活,这是人性的灾难;也如那些最顶尖却抵挡上帝的学者,那是人性承受恩典的危机。
重生不是一个选择,而是本着神的主权、神的怜悯、神的拯救而产生的一个被动性的主动经历。人在被动领受恩典中产生了一个主动选择的可能。耶稣基督用风来比喻圣灵,因风乃是不能看见的,但他的影响看得见,他的能力看得见。唯物论是所有意识形态中最违背理性的,因为唯物论相信凡是看不见的就不存在,这是很武断的垄断了“存在”的概念。
在圣经中圣灵这个字和“风”,和“气”是互通的。在创世记当中,上帝向亚当吹气,亚当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可见上帝的气、人的灵、和生命之间丰富的联系。人的身体加上人的气组成一个活的人。同样,当这口气离开人的时候,人就失去了生命,成为一具尸体。“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约伯记 7:7), 我们在世上的一切浮华背后,我们要知道我们所真正有的,也是神所造的,不过是这一口气。否认灵界的存在,就直接决定了唯物论一个次等文化。
这点上希腊的哲人和中国的祖先的领受要伟大的多,希腊人认为人是万物的理性、而中国人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也是万物的良心。这是人对于神的普遍启示所产生相对正确的回应。人从神那里领受受造的灵、这是人性中最高的特质。孟子说:“吾养吾浩然之气。”寄希望与修身养性来使自己的灵性长进,这可以说是人类对普遍启示回应的最高峰之一。
然而,耶稣基督所应许的重生,乃是圣灵的重生,从亚当而来的受造之灵已然堕落,圣经的启示,人类几千年历史的事实都一再为这一事实作证,我们不能用自己受造的灵来恢复与上帝的关系。而耶稣基督所赐的,乃是创造的灵,我们要被圣灵重生,充满我们的生命,就是那新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
尼哥底母真正的需要是重生,你需要的不是知识上的晋升,而是新的生命。唐牧师举了一个例子,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所作出的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乐章之一,而在贝多芬之后,研究贝多芬的学术人士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但不能改变的事实是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贝多芬。
你研究贝多芬再透彻也还不够,你不是贝多芬,你需要贝多芬的生命才能创造出贝多芬的音乐,而不是对贝多芬的研究。
这次聚会中,唐牧师先分享了他在前段时间在美国布道的经历,愿主的意思成就,也愿主保守使用他的仆人,愿上帝的灯台继续与唐牧师的事工同在,奉主的名求,阿门。
面对尼哥底母面对重生的疑惑,耶稣基督这真理者(真理的本体)的身份以真诚的态度对于寻求真理的人进行了回答。希伯来文化的关键在于“真”,真神、真启示、真信仰,但研究律法旧约超过一千年之后的,法利赛所展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伪”的实质,耶稣基督一再斥责法利赛人“假冒伪善的人”,他乃是看透人心的主,这也是人类宗教极大的讽刺和悲哀。
你们——直指法利赛人的群体。
“你不要以为希奇”——指出了法利赛人所谓宗教成就的伪,他们自以为是成就摩西的律法,领受旧约的人物,而在真理者的话语中却显出他们属灵的无知,人的真需要是新的生命,这甚至可以说是耶稣以神的身份对于世上的宗教领袖的审判。
人以为尊贵的法利赛人,在上帝眼中可以是可憎恶的,正如今天最美貌的明星可能过一个最不道德的生活,这是人性的灾难;也如那些最顶尖却抵挡上帝的学者,那是人性承受恩典的危机。
重生不是一个选择,而是本着神的主权、神的怜悯、神的拯救而产生的一个被动性的主动经历。人在被动领受恩典中产生了一个主动选择的可能。耶稣基督用风来比喻圣灵,因风乃是不能看见的,但他的影响看得见,他的能力看得见。唯物论是所有意识形态中最违背理性的,因为唯物论相信凡是看不见的就不存在,这是很武断的垄断了“存在”的概念。
在圣经中圣灵这个字和“风”,和“气”是互通的。在创世记当中,上帝向亚当吹气,亚当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可见上帝的气、人的灵、和生命之间丰富的联系。人的身体加上人的气组成一个活的人。同样,当这口气离开人的时候,人就失去了生命,成为一具尸体。“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约伯记 7:7), 我们在世上的一切浮华背后,我们要知道我们所真正有的,也是神所造的,不过是这一口气。否认灵界的存在,就直接决定了唯物论一个次等文化。
这点上希腊的哲人和中国的祖先的领受要伟大的多,希腊人认为人是万物的理性、而中国人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也是万物的良心。这是人对于神的普遍启示所产生相对正确的回应。人从神那里领受受造的灵、这是人性中最高的特质。孟子说:“吾养吾浩然之气。”寄希望与修身养性来使自己的灵性长进,这可以说是人类对普遍启示回应的最高峰之一。
然而,耶稣基督所应许的重生,乃是圣灵的重生,从亚当而来的受造之灵已然堕落,圣经的启示,人类几千年历史的事实都一再为这一事实作证,我们不能用自己受造的灵来恢复与上帝的关系。而耶稣基督所赐的,乃是创造的灵,我们要被圣灵重生,充满我们的生命,就是那新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
尼哥底母真正的需要是重生,你需要的不是知识上的晋升,而是新的生命。唐牧师举了一个例子,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所作出的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乐章之一,而在贝多芬之后,研究贝多芬的学术人士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但不能改变的事实是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贝多芬。
你研究贝多芬再透彻也还不够,你不是贝多芬,你需要贝多芬的生命才能创造出贝多芬的音乐,而不是对贝多芬的研究。
约翰福音3:1-6(3) (20/9/09)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翰福音 3:1-6)
耶稣基督对于犹太文化的态度是什么?就是新酒不能装在旧瓶里。我们看到尼哥底母和耶稣基督的问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尼哥底母代表了人类宗教文化的高峰,可以从旧约的字句中总结出耶稣的所作所为必有神的同在,而耶稣基督的回应则真理的本体彰显超越宗教的启示。问答间,我们看到尼哥底母与耶稣的区别,乃是肉身与灵性的区别,地上与天上的区别,人本宗教和神本启示的区别,是质的区别。
这区别体现在对于上帝的国认知的区别,尼哥底母没有对这个论题产生回应,因为法利赛人早已把上帝的国等同于以色列国,是以色列军队的复活,政权的重建,是大卫王座的复兴,这正是犹太民族1500年来圣经研究的精华;而耶稣基督所论到的天国,乃不是在这地上的(参 约18:36),乃是神所拣选的,乃是受义统治的,乃是尊主为大的人所组成的。当我们让上帝坐在我们生命中的宝座上,上帝就在我们中间,那就是神的国了。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尼哥底母思想中间受地上的捆绑以及观念的限制,以至于他不能明白主的话。
人的文化观念,是个人的积累,但也是一种捆绑;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一种骄傲,也同样是一个监牢。
这质的区别也体现在面对“重生”这个概念的态度上。尼哥底母的回应是一个人如何主动的被重生的方法论,他无法测透重生的属灵意义,只能把自己限制在生理性的“生”这个层面,而且是如何回到母腹中去,他那时的重生观是自己主动的寻求。
耶稣的回应是“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这我们带回到第一章,施洗约翰的见证,施洗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他却高举那一位以后来的,用圣灵施洗的——就是耶稣基督。
水预表着洁净,而需要洁净的是什么?是人的灵魂与生命,这都不是水的功用,但愿意接受水洗的人就预表了悔改,而人之所以可以有机会悔改,是上帝差来的施洗约翰在旷野中呼喊“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而圣灵的洁净,也就是重生,就是新生命的赐予,则是神完全主动的救赎。我们看到神主动呼召,产生了人主动的悔改回应,进而神主动用圣灵的重生。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救恩的主动权在于人?还是在于神?决定一个人能否重生的是人的决定?还是神的恩典。圣经清楚明白让我们看到,是神的恩典。耶稣基督所论到的重生,人乃是被动受生的客体,人所能产生的主动回应,仍旧是本着神主动的恩典。
唐牧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熟睡在着火的屋子里,却梦见自己畅游在冰凉的泳池,他主动的选择无法让自己脱险,因为人的自由意志依然受到“沉睡”这个现实的捆绑,而当爱他的人将他叫醒,让他真正看到自己的处境,并指出逃生的路线,他才可以得救。
上帝主动的呼喊,圣灵的感动,让我们的自由意志恢复正常的功用(normalization of free will),圣灵继续不断的光照,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堕落的光景而产生主动的悔改的,求生的诉求。而这救恩的本质,就是水所预表背后的真相,是上帝按着他自己的应许,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用圣灵重生了我们,赐予了我们新的生命,把我们拯救出堕落灭亡的光景。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弗 2:1)
耶稣基督对于犹太文化的态度是什么?就是新酒不能装在旧瓶里。我们看到尼哥底母和耶稣基督的问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尼哥底母代表了人类宗教文化的高峰,可以从旧约的字句中总结出耶稣的所作所为必有神的同在,而耶稣基督的回应则真理的本体彰显超越宗教的启示。问答间,我们看到尼哥底母与耶稣的区别,乃是肉身与灵性的区别,地上与天上的区别,人本宗教和神本启示的区别,是质的区别。
这区别体现在对于上帝的国认知的区别,尼哥底母没有对这个论题产生回应,因为法利赛人早已把上帝的国等同于以色列国,是以色列军队的复活,政权的重建,是大卫王座的复兴,这正是犹太民族1500年来圣经研究的精华;而耶稣基督所论到的天国,乃不是在这地上的(参 约18:36),乃是神所拣选的,乃是受义统治的,乃是尊主为大的人所组成的。当我们让上帝坐在我们生命中的宝座上,上帝就在我们中间,那就是神的国了。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尼哥底母思想中间受地上的捆绑以及观念的限制,以至于他不能明白主的话。
人的文化观念,是个人的积累,但也是一种捆绑;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一种骄傲,也同样是一个监牢。
这质的区别也体现在面对“重生”这个概念的态度上。尼哥底母的回应是一个人如何主动的被重生的方法论,他无法测透重生的属灵意义,只能把自己限制在生理性的“生”这个层面,而且是如何回到母腹中去,他那时的重生观是自己主动的寻求。
耶稣的回应是“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这我们带回到第一章,施洗约翰的见证,施洗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他却高举那一位以后来的,用圣灵施洗的——就是耶稣基督。
水预表着洁净,而需要洁净的是什么?是人的灵魂与生命,这都不是水的功用,但愿意接受水洗的人就预表了悔改,而人之所以可以有机会悔改,是上帝差来的施洗约翰在旷野中呼喊“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而圣灵的洁净,也就是重生,就是新生命的赐予,则是神完全主动的救赎。我们看到神主动呼召,产生了人主动的悔改回应,进而神主动用圣灵的重生。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救恩的主动权在于人?还是在于神?决定一个人能否重生的是人的决定?还是神的恩典。圣经清楚明白让我们看到,是神的恩典。耶稣基督所论到的重生,人乃是被动受生的客体,人所能产生的主动回应,仍旧是本着神主动的恩典。
唐牧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熟睡在着火的屋子里,却梦见自己畅游在冰凉的泳池,他主动的选择无法让自己脱险,因为人的自由意志依然受到“沉睡”这个现实的捆绑,而当爱他的人将他叫醒,让他真正看到自己的处境,并指出逃生的路线,他才可以得救。
上帝主动的呼喊,圣灵的感动,让我们的自由意志恢复正常的功用(normalization of free will),圣灵继续不断的光照,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堕落的光景而产生主动的悔改的,求生的诉求。而这救恩的本质,就是水所预表背后的真相,是上帝按着他自己的应许,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用圣灵重生了我们,赐予了我们新的生命,把我们拯救出堕落灭亡的光景。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弗 2:1)
约翰福音3:1-6(2) (13/9/09)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约翰福音 3:1-6
尼哥底母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心虔诚的追求,不看中在宗教领域学术的地位,也不看轻耶稣乃是出自加利利的人,然而耶稣基督一语道破了法利赛真正的问题不在乎于他们对于神迹的理解,也没有直接回应尼哥底母关于基于神迹对自己的肯定,而是“重生”的问题。
尼哥底母的思路马上就被这个“重生”的概念吸引住了,这是以赛亚,以西结,耶利米等旧约中的大先知都没有讲论过的,他就变换了自己的话题,从对耶稣基督的肯定转移到了重生的方法论上。“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我们看到耶稣基督的回应没有收到尼哥底母的影响,而是坚持他自己的讲题。
信仰之路上的提问与解答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薛华曾经过说神学的责任是对那些诚实的问题给予真挚的回答。我们以怎样的心提问,关乎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的价值。一直以来,哲学本着人的理性和人的心理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而神学怎本着上帝的启示,就是这道,解决哲学上所产生的问题。我们也看到,并不是所有人向基督教抛出的问题都是诚实,很多问题并不是寻求,而是预设立场的质问,问这种问题的人并不是真心要智慧,而往往是喜欢讨论,也喜欢显示自己问题的深度。
尼哥底母的问题是真诚的,所以耶稣基督所给予的回应也是“实实在在”的。尼哥底母作为1500年旧约历史集大成的代表与耶稣基督的对话,向我们拉开了恩典时代的序幕。为什么耶稣基督没有按着尼哥底母的思路给他答案呢?因为“新瓶不能装旧酒。”,法利赛需要不是答案,而是生命,新生命,他们需要重生。法利赛人在旧约论及的是是非善恶,而基督所立的新约乃是关乎生死。这样,耶稣基督的教导对于整个犹太文化来说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也是创造性的。
尼哥底母把“重生”限制在肉体的,生理性的“生”,而耶稣基督就纠正了他错误的解经,而宣称重生乃是“从水和圣灵”而生,我们已经讲过,水预表着洁净,预表悔改的心,而耶稣基督是是用灵施洗的真施洗者。这重生,不是肉体的返老还童,乃是灵魂上的重生,就是在你听到福音,接受福音的时候,圣灵给予你新的生命。主耶稣担当了我们罪,我们得以与主的死同死,又因主耶稣的义,借着主的复活与主同活。(参:罗 3),主也与我们同在 “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约 14:3)
我们基督徒要清楚,我们乃是生两次,就是肉体的生,和灵魂的重生,死一次,就是肉身的死,而没有救恩的人,乃是生一次,就是肉体的生,死两次,就是肉体的死,和末后审判的死,就是与神永永远远的分离。没有重生的,乃是属亚当的,就是本着肉体的关系,而重生的,乃是属基督的,就是本着灵的关系。
靠着耶稣,我们出死入生,他也赐我们更丰盛的生命,这在出埃及记中就有预表。埃及地就是那灭亡之地,当神行审判,除了那门上涂有羔羊之血的,埃及地凡头生的都被击杀了,这羔羊的血正是预表基督的流血,得救了的过了红海,然后我们的信仰之路要有成圣的过程,我们的老我和新我有属灵的征战,我们常常体贴肉体,靠着血气生活,就是老我亚当的生活,十一天的路程走了整整四十年,然后上帝拯救他的百姓到底,他用云柱火柱,用吗那,把要得救的人带出了旷野,跨越了约旦河,进入了迦南美地,就是那应许之地,得救的人也可以在那里自由的敬拜上帝。
最后基于从灵重生的话题,唐牧师强调圣经启示的人论是二元论,人有灵魂和身体,而不能分解为灵、魂、体三元的解释,圣经从创世纪中就表明人乃是有灵的活人(参 创2:7),而人与动物区别不在于动物没有灵,而是动物不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雅各书中也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雅 2:26),以利亚行神迹使人复活的时候是人的灵魂回到身体等等都一再确认这方面的教导。片面曲解保罗书信中的某些章节而把人强分为灵、魂、体三元是不正确,并不是符合圣经的。所谓属血气的,指没有得救的人,而属肉体和属灵的,乃是指得救的人所面临的属灵这征战,要么体贴肉体,靠肉体生活;要么体贴圣灵,靠圣灵生活,如果把属血气,属肉体,属灵理解成属体、属魂、属灵,是曲解圣经的原意。特别当我们把人的理性、感情通通都打进“魂”的范围而片面追求所谓的“属灵”,是教会走上了反智的道路,教会也就从整个影响世界的文化使命中退去了,中国教会过去几十年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有惨痛的教训。
尼哥底母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心虔诚的追求,不看中在宗教领域学术的地位,也不看轻耶稣乃是出自加利利的人,然而耶稣基督一语道破了法利赛真正的问题不在乎于他们对于神迹的理解,也没有直接回应尼哥底母关于基于神迹对自己的肯定,而是“重生”的问题。
尼哥底母的思路马上就被这个“重生”的概念吸引住了,这是以赛亚,以西结,耶利米等旧约中的大先知都没有讲论过的,他就变换了自己的话题,从对耶稣基督的肯定转移到了重生的方法论上。“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我们看到耶稣基督的回应没有收到尼哥底母的影响,而是坚持他自己的讲题。
信仰之路上的提问与解答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薛华曾经过说神学的责任是对那些诚实的问题给予真挚的回答。我们以怎样的心提问,关乎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的价值。一直以来,哲学本着人的理性和人的心理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而神学怎本着上帝的启示,就是这道,解决哲学上所产生的问题。我们也看到,并不是所有人向基督教抛出的问题都是诚实,很多问题并不是寻求,而是预设立场的质问,问这种问题的人并不是真心要智慧,而往往是喜欢讨论,也喜欢显示自己问题的深度。
尼哥底母的问题是真诚的,所以耶稣基督所给予的回应也是“实实在在”的。尼哥底母作为1500年旧约历史集大成的代表与耶稣基督的对话,向我们拉开了恩典时代的序幕。为什么耶稣基督没有按着尼哥底母的思路给他答案呢?因为“新瓶不能装旧酒。”,法利赛需要不是答案,而是生命,新生命,他们需要重生。法利赛人在旧约论及的是是非善恶,而基督所立的新约乃是关乎生死。这样,耶稣基督的教导对于整个犹太文化来说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也是创造性的。
尼哥底母把“重生”限制在肉体的,生理性的“生”,而耶稣基督就纠正了他错误的解经,而宣称重生乃是“从水和圣灵”而生,我们已经讲过,水预表着洁净,预表悔改的心,而耶稣基督是是用灵施洗的真施洗者。这重生,不是肉体的返老还童,乃是灵魂上的重生,就是在你听到福音,接受福音的时候,圣灵给予你新的生命。主耶稣担当了我们罪,我们得以与主的死同死,又因主耶稣的义,借着主的复活与主同活。(参:罗 3),主也与我们同在 “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约 14:3)
我们基督徒要清楚,我们乃是生两次,就是肉体的生,和灵魂的重生,死一次,就是肉身的死,而没有救恩的人,乃是生一次,就是肉体的生,死两次,就是肉体的死,和末后审判的死,就是与神永永远远的分离。没有重生的,乃是属亚当的,就是本着肉体的关系,而重生的,乃是属基督的,就是本着灵的关系。
靠着耶稣,我们出死入生,他也赐我们更丰盛的生命,这在出埃及记中就有预表。埃及地就是那灭亡之地,当神行审判,除了那门上涂有羔羊之血的,埃及地凡头生的都被击杀了,这羔羊的血正是预表基督的流血,得救了的过了红海,然后我们的信仰之路要有成圣的过程,我们的老我和新我有属灵的征战,我们常常体贴肉体,靠着血气生活,就是老我亚当的生活,十一天的路程走了整整四十年,然后上帝拯救他的百姓到底,他用云柱火柱,用吗那,把要得救的人带出了旷野,跨越了约旦河,进入了迦南美地,就是那应许之地,得救的人也可以在那里自由的敬拜上帝。
最后基于从灵重生的话题,唐牧师强调圣经启示的人论是二元论,人有灵魂和身体,而不能分解为灵、魂、体三元的解释,圣经从创世纪中就表明人乃是有灵的活人(参 创2:7),而人与动物区别不在于动物没有灵,而是动物不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雅各书中也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雅 2:26),以利亚行神迹使人复活的时候是人的灵魂回到身体等等都一再确认这方面的教导。片面曲解保罗书信中的某些章节而把人强分为灵、魂、体三元是不正确,并不是符合圣经的。所谓属血气的,指没有得救的人,而属肉体和属灵的,乃是指得救的人所面临的属灵这征战,要么体贴肉体,靠肉体生活;要么体贴圣灵,靠圣灵生活,如果把属血气,属肉体,属灵理解成属体、属魂、属灵,是曲解圣经的原意。特别当我们把人的理性、感情通通都打进“魂”的范围而片面追求所谓的“属灵”,是教会走上了反智的道路,教会也就从整个影响世界的文化使命中退去了,中国教会过去几十年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有惨痛的教训。
约翰福音3:1-6(1) (6/9/09)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翰福音 3:1-6)
尼哥底母是谁?他年纪很大,学术地位很高是法利赛人,同时拥有社会地位,是犹太人的官。福音书只记载了两个社会高层人士主动找耶稣谈话,一个就是求永生的少年人,另一个就是尼哥底母。
耶稣基督洁净圣殿,并在耶路撒冷行了很多神迹。这引来了法利赛人的敌视,他们对耶稣洁净圣殿是采取怀疑的态度,质疑耶稣行动的权柄,展现出他们世俗的一面,但尼哥底母和一般的法利赛人的反应不同,他看到耶稣的作为有上帝的同在,肯于求问比自己年轻很多的耶稣。
尼哥底母是很伟大的人,年纪大又有成就的人,要接受一个几天之内所行所讲就超越自己一生成就的年轻人是很难的。嫉贤妒能,这是人之常情,历史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而且越是能力大,名声大的人,越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超越。圣经让我们看到尼哥底母在面对耶稣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他的生命没有被仇恨,嫉妒所捆绑,他愿意追求自己所不明白的,面对耶稣的兴起,他不是嫉妒,却是高兴。孔子问礼于老子,已经很谦卑了,但尼哥底母要超越孔子,因为他面对的是更年轻的耶稣。真正的谦卑,就是对真理永不止息的追求。
尼哥底母的谦卑也体现在他对耶稣的称呼上,他作为饱学之士,年纪又大,却愿意称耶稣为“拉比”,称耶稣为老师,这是很了不起的。一般的法利赛人信奉的是什么?是“加利利能出什么好东西”,是“拿撒勒没有先知”,而尼哥底母愿意称耶稣为老师。他半夜去拜访耶稣,因为不能随便得罪他的同僚,是明哲保身的做法,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是有智慧的。唐牧师说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尼哥底母称“我们”,可能是他相信面对耶稣的所作所为,犹太人中一定还有其他人和他一样承认耶稣的权柄。
人尊称耶稣的时候,耶稣从来没有拒绝过人们适当的尊称,除了一次,就是在回答少年人,称良善的只有一位,这不是耶稣的问题,是问的人有问题。他不知道耶稣是不是神,就把对神的尊称放在了耶稣上面,“夫子”是先生的以后,要的是永生?为什么找一位先生呢?(参:可10:17-18)
面对尼哥底母的善意,耶稣是如何回答呢?若耶稣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他应该感动,感激,感谢在法利赛人群体性的拒绝中还有一位接纳他,尊重他,这是人之常情。同时耶稣也没有从理性的角度去攻讦尼哥底母的问题,若有神同在就有神迹,岂不是说没有神迹的以色列人这几百年都没有上帝同在吗?
但耶稣的回答不是这样的,他把最直接,最切中要害的信息,最重要的真理借着这个时机宣讲了出来。“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唐牧师花了很多年思考下面几个问题:重生的道理这么重要,为什么福音书中耶稣只讲了一次?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道理,只对一个人讲?而不是对千千万万的人宣讲?唐牧师认为耶稣只对越有宗教修养,自以为义的人,越是一个很难领受新生命的人。
尼哥底母说的是“我们知道”是理性的切入,讲了一大堆他自己的神学看见,但耶稣的回答是“你们要重生。”是本着灵性的宣告。人虽然有很多知识,但没有重生总是无用,耶稣就正告人需要重生,需要新的生命,而且告诉尼哥底母,重生与上帝的国之间有重要的联系,重生以后,人有新的眼界,新的看法,看得到神的国度。
然而,尼哥底母的注意力就被“重生”这两个字吸引住了,这对他来说是新的概念,他忽略了耶稣对上帝国的表述,因为他认为自己知道何为上帝的国。上帝的国这个概念,在耶稣基督,是教会怎样在地方用福音征服万民;而对于尼哥底母,却是以色列国家的复兴。尼哥底母对“重生”这个新概念十分有兴趣,也不得其解,思考的重心也在“如何重生”这个理性的范围里面——“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耶稣没有被尼哥底母的问题带走,而是再一次“实实在在地”的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再一次强调“重生”并加入了新的信息,也强调“重生”与“神的国”之间的关系。
归根结底,耶稣基督向尼哥底母讲话,并不是解决尼哥底母堕落的理性所产生的疑问,而是向他说明神的启示,神的旨意,那才是理性唯一的出路,也是人类唯一的盼望。
尼哥底母是谁?他年纪很大,学术地位很高是法利赛人,同时拥有社会地位,是犹太人的官。福音书只记载了两个社会高层人士主动找耶稣谈话,一个就是求永生的少年人,另一个就是尼哥底母。
耶稣基督洁净圣殿,并在耶路撒冷行了很多神迹。这引来了法利赛人的敌视,他们对耶稣洁净圣殿是采取怀疑的态度,质疑耶稣行动的权柄,展现出他们世俗的一面,但尼哥底母和一般的法利赛人的反应不同,他看到耶稣的作为有上帝的同在,肯于求问比自己年轻很多的耶稣。
尼哥底母是很伟大的人,年纪大又有成就的人,要接受一个几天之内所行所讲就超越自己一生成就的年轻人是很难的。嫉贤妒能,这是人之常情,历史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而且越是能力大,名声大的人,越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超越。圣经让我们看到尼哥底母在面对耶稣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他的生命没有被仇恨,嫉妒所捆绑,他愿意追求自己所不明白的,面对耶稣的兴起,他不是嫉妒,却是高兴。孔子问礼于老子,已经很谦卑了,但尼哥底母要超越孔子,因为他面对的是更年轻的耶稣。真正的谦卑,就是对真理永不止息的追求。
尼哥底母的谦卑也体现在他对耶稣的称呼上,他作为饱学之士,年纪又大,却愿意称耶稣为“拉比”,称耶稣为老师,这是很了不起的。一般的法利赛人信奉的是什么?是“加利利能出什么好东西”,是“拿撒勒没有先知”,而尼哥底母愿意称耶稣为老师。他半夜去拜访耶稣,因为不能随便得罪他的同僚,是明哲保身的做法,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是有智慧的。唐牧师说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尼哥底母称“我们”,可能是他相信面对耶稣的所作所为,犹太人中一定还有其他人和他一样承认耶稣的权柄。
人尊称耶稣的时候,耶稣从来没有拒绝过人们适当的尊称,除了一次,就是在回答少年人,称良善的只有一位,这不是耶稣的问题,是问的人有问题。他不知道耶稣是不是神,就把对神的尊称放在了耶稣上面,“夫子”是先生的以后,要的是永生?为什么找一位先生呢?(参:可10:17-18)
面对尼哥底母的善意,耶稣是如何回答呢?若耶稣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他应该感动,感激,感谢在法利赛人群体性的拒绝中还有一位接纳他,尊重他,这是人之常情。同时耶稣也没有从理性的角度去攻讦尼哥底母的问题,若有神同在就有神迹,岂不是说没有神迹的以色列人这几百年都没有上帝同在吗?
但耶稣的回答不是这样的,他把最直接,最切中要害的信息,最重要的真理借着这个时机宣讲了出来。“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唐牧师花了很多年思考下面几个问题:重生的道理这么重要,为什么福音书中耶稣只讲了一次?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道理,只对一个人讲?而不是对千千万万的人宣讲?唐牧师认为耶稣只对越有宗教修养,自以为义的人,越是一个很难领受新生命的人。
尼哥底母说的是“我们知道”是理性的切入,讲了一大堆他自己的神学看见,但耶稣的回答是“你们要重生。”是本着灵性的宣告。人虽然有很多知识,但没有重生总是无用,耶稣就正告人需要重生,需要新的生命,而且告诉尼哥底母,重生与上帝的国之间有重要的联系,重生以后,人有新的眼界,新的看法,看得到神的国度。
然而,尼哥底母的注意力就被“重生”这两个字吸引住了,这对他来说是新的概念,他忽略了耶稣对上帝国的表述,因为他认为自己知道何为上帝的国。上帝的国这个概念,在耶稣基督,是教会怎样在地方用福音征服万民;而对于尼哥底母,却是以色列国家的复兴。尼哥底母对“重生”这个新概念十分有兴趣,也不得其解,思考的重心也在“如何重生”这个理性的范围里面——“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耶稣没有被尼哥底母的问题带走,而是再一次“实实在在地”的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再一次强调“重生”并加入了新的信息,也强调“重生”与“神的国”之间的关系。
归根结底,耶稣基督向尼哥底母讲话,并不是解决尼哥底母堕落的理性所产生的疑问,而是向他说明神的启示,神的旨意,那才是理性唯一的出路,也是人类唯一的盼望。
约翰福音2:23-25 (30/8/09)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约翰福音2:23-25
我们已经反复强调第二章所描述的两件耶稣基督开始传道时的作为,总括性的显明了他神性中恩典与公义的平衡。
婚姻是神所设立的,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婚姻中我们学习合一、学习舍己、学习彼此尊重、也体会到彼此的有限和自身的缺乏,进而学习谦卑。婚姻中有主的同在是蒙祝福的,神是施恩的主,是爱的上帝。而耶稣基督洁净圣殿,却向我们展现神的威严与公义,是义的上帝。面对法利赛人的质疑与追问,我们看到耶稣基督没有正面的解释,他并不要求人们了解他,他却是赐下圣灵使被拣选的能得救。
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行了很多神迹,但约翰在此却一笔带过,把着墨的重点却放在了耶稣的回应上。有很多人看到神迹,就信了耶稣的名,但耶稣却不把自己交给他们。对人而言,事业的关键时刻,众人拥护的时刻,不正是扬名立万,振臂一呼的时刻吗? 拍照、签名、召粉丝花样儿翻新。但神不需要别人见证他的工作,他的标准和人的标准也不同,“天离地是何等的高”(参 诗篇 102:11)。
归根结底,基督信仰的价值不依靠人对他的肯定而实现,而是他自己本身所有的价值。依靠人的承认而存在的价值不是永恒的价值,而是商场上的价值。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门徒除了约翰都离他而去,却说出“成了”。以世人看,成在哪里了?但从永恒的价值来看,那一刻就是历史的中心点。
我们看到耶稣不把自己交给那些因为神迹而信他的人,他似乎不稀罕有多少人表面上信他,他也不求人的荣耀,他所看见的是人的动机,而不是人虔敬的外表。这对我们今天欢迎教会的新朋友是有一些启迪的,很多教会喜欢鼓掌欢迎新朋友,烘托出一种很友善的氛围,但我们也要清楚不是主需要罪人,而是罪人需要主。
主看人到他面前来是看我们的动机,你来求什么?求好处?求神迹?求兴趣?圣经让我们看到耶稣不需要你这种动机的追随和承认,甚至是表面上服侍主的人,神却说不认识他们(参:太 7:21-23)
约翰福音2:23-25
我们已经反复强调第二章所描述的两件耶稣基督开始传道时的作为,总括性的显明了他神性中恩典与公义的平衡。
婚姻是神所设立的,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婚姻中我们学习合一、学习舍己、学习彼此尊重、也体会到彼此的有限和自身的缺乏,进而学习谦卑。婚姻中有主的同在是蒙祝福的,神是施恩的主,是爱的上帝。而耶稣基督洁净圣殿,却向我们展现神的威严与公义,是义的上帝。面对法利赛人的质疑与追问,我们看到耶稣基督没有正面的解释,他并不要求人们了解他,他却是赐下圣灵使被拣选的能得救。
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行了很多神迹,但约翰在此却一笔带过,把着墨的重点却放在了耶稣的回应上。有很多人看到神迹,就信了耶稣的名,但耶稣却不把自己交给他们。对人而言,事业的关键时刻,众人拥护的时刻,不正是扬名立万,振臂一呼的时刻吗? 拍照、签名、召粉丝花样儿翻新。但神不需要别人见证他的工作,他的标准和人的标准也不同,“天离地是何等的高”(参 诗篇 102:11)。
归根结底,基督信仰的价值不依靠人对他的肯定而实现,而是他自己本身所有的价值。依靠人的承认而存在的价值不是永恒的价值,而是商场上的价值。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门徒除了约翰都离他而去,却说出“成了”。以世人看,成在哪里了?但从永恒的价值来看,那一刻就是历史的中心点。
我们看到耶稣不把自己交给那些因为神迹而信他的人,他似乎不稀罕有多少人表面上信他,他也不求人的荣耀,他所看见的是人的动机,而不是人虔敬的外表。这对我们今天欢迎教会的新朋友是有一些启迪的,很多教会喜欢鼓掌欢迎新朋友,烘托出一种很友善的氛围,但我们也要清楚不是主需要罪人,而是罪人需要主。
主看人到他面前来是看我们的动机,你来求什么?求好处?求神迹?求兴趣?圣经让我们看到耶稣不需要你这种动机的追随和承认,甚至是表面上服侍主的人,神却说不认识他们(参:太 7:21-23)
约翰福音2:12-22(3) (16/8/09)
2:12 这事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2: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麽。
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耶稣基督为什么要洁净圣殿?因为当圣殿不圣洁的时候,“圣殿”就不再是神的殿了。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殿”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创世纪中,雅各梦见天与地之间有梯子相连时的所发出的感叹。“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与天和谐,与人和谐,与己和谐,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有类似的宣告,强调人与自己的和谐的重要性,而这些关系中,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就是人与神关系的和谐。当雅各梦到天梯连接天地的时候,他就觉悟到神在对他讲话,而他对神启示所产生的回应就是“这是神的殿”(参:)。所以殿在圣经中出现的时候,不是建筑,而是关系。雅各没有看见有形的殿,也没有看见有形的门,所以他的观念是超现象的观念,超物质的认识。这种观念,这种悟性,表明雅各实在是一个天才,他能看见别人没有看见的。殿是什么?殿就是神与人的中保,这神所启示的天梯和人本的巴别塔从现象到结果到本质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耶稣基督借着洁净圣殿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的圣洁的殿才能把人带到神面前,而真正圣洁的本体就是耶稣基督自己,耶稣基督才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是圣殿的本体。
那些被耶稣赶走的商人们甘心的走了,圣殿清洁了,像样子了,人们可以正常的敬拜上帝了,但那些犹太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了,质问耶稣“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挑战耶稣行事的权威。这是为什么?今天的教会是不是也有这种光景?美国圣公会的领袖赞成同性恋的行为,平信徒都觉得错的事情,甚至异教徒都反对的事情,为什么基督教的领袖会觉得是无所谓的?是上帝所许可的?面对耶稣基督洁净圣殿的正义之举,为什么还要质问,还要攻击?在圣殿里侍奉上帝的人,成了拆毁圣殿的人。这是很悲哀的。
犹太人研究了1500年律法,研究弥赛亚的预言,在面对弥赛亚的时候所产生的这种回应,是宗教学术最大的失败。唐牧师去年在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演讲的时候,也劝勉他们要持守真道,不要走哈佛和耶鲁的老路。
法利赛人求神迹,耶稣基督的回答让他们听也听不懂,“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他们不明白,他们根本也不想明白,他们只注重下一句,对于“你们拆毁这殿”忽略不计也不肯承认,反倒要抓住耶稣的把柄,质问他如何能把四十六年才建好的圣殿在三天重建。
传讲的话语对方选择性的接受,预先设定立场来反对你,攻击你,无论你如何解释,对方还是不明白,这是传道人面临的尴尬的境遇。该怎么办?是不是要换些内容,换些话题,让人们更喜欢听?更愿意听,一听就明白,一听就加入你的教会?
神透过先知以赛亚启示: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以赛亚书 6:8-10)
我们今天传讲神的福音,是不是只是讲人喜欢听的?只讲“神爱世人”,只讲“神愿万人得救”,只讲“恩典”,只讲“祝福”,只讲“慈爱”?还是原原本本把完整的圣经传讲,不以人的喜恶为转移。面对法利赛人的挑战和质疑,耶稣基督没有再回答他们,因他乃是拣选人的主,不是被人拣选的。
不仅是法利赛不明白,当时跟随耶稣的门徒也是一头雾水。直到耶稣基督三天从死里复活,他们才醒悟过来——三天重建圣殿乃是说明耶稣基督三天从死里复活!门徒醒过来,才信了。
耶稣和犹太宗教势力之间的关系决裂了,他选择的从始至终就是十字架。
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2: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麽。
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耶稣基督为什么要洁净圣殿?因为当圣殿不圣洁的时候,“圣殿”就不再是神的殿了。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殿”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创世纪中,雅各梦见天与地之间有梯子相连时的所发出的感叹。“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与天和谐,与人和谐,与己和谐,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有类似的宣告,强调人与自己的和谐的重要性,而这些关系中,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就是人与神关系的和谐。当雅各梦到天梯连接天地的时候,他就觉悟到神在对他讲话,而他对神启示所产生的回应就是“这是神的殿”(参:)。所以殿在圣经中出现的时候,不是建筑,而是关系。雅各没有看见有形的殿,也没有看见有形的门,所以他的观念是超现象的观念,超物质的认识。这种观念,这种悟性,表明雅各实在是一个天才,他能看见别人没有看见的。殿是什么?殿就是神与人的中保,这神所启示的天梯和人本的巴别塔从现象到结果到本质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耶稣基督借着洁净圣殿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的圣洁的殿才能把人带到神面前,而真正圣洁的本体就是耶稣基督自己,耶稣基督才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是圣殿的本体。
那些被耶稣赶走的商人们甘心的走了,圣殿清洁了,像样子了,人们可以正常的敬拜上帝了,但那些犹太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了,质问耶稣“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挑战耶稣行事的权威。这是为什么?今天的教会是不是也有这种光景?美国圣公会的领袖赞成同性恋的行为,平信徒都觉得错的事情,甚至异教徒都反对的事情,为什么基督教的领袖会觉得是无所谓的?是上帝所许可的?面对耶稣基督洁净圣殿的正义之举,为什么还要质问,还要攻击?在圣殿里侍奉上帝的人,成了拆毁圣殿的人。这是很悲哀的。
犹太人研究了1500年律法,研究弥赛亚的预言,在面对弥赛亚的时候所产生的这种回应,是宗教学术最大的失败。唐牧师去年在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演讲的时候,也劝勉他们要持守真道,不要走哈佛和耶鲁的老路。
法利赛人求神迹,耶稣基督的回答让他们听也听不懂,“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他们不明白,他们根本也不想明白,他们只注重下一句,对于“你们拆毁这殿”忽略不计也不肯承认,反倒要抓住耶稣的把柄,质问他如何能把四十六年才建好的圣殿在三天重建。
传讲的话语对方选择性的接受,预先设定立场来反对你,攻击你,无论你如何解释,对方还是不明白,这是传道人面临的尴尬的境遇。该怎么办?是不是要换些内容,换些话题,让人们更喜欢听?更愿意听,一听就明白,一听就加入你的教会?
神透过先知以赛亚启示: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以赛亚书 6:8-10)
我们今天传讲神的福音,是不是只是讲人喜欢听的?只讲“神爱世人”,只讲“神愿万人得救”,只讲“恩典”,只讲“祝福”,只讲“慈爱”?还是原原本本把完整的圣经传讲,不以人的喜恶为转移。面对法利赛人的挑战和质疑,耶稣基督没有再回答他们,因他乃是拣选人的主,不是被人拣选的。
不仅是法利赛不明白,当时跟随耶稣的门徒也是一头雾水。直到耶稣基督三天从死里复活,他们才醒悟过来——三天重建圣殿乃是说明耶稣基督三天从死里复活!门徒醒过来,才信了。
耶稣和犹太宗教势力之间的关系决裂了,他选择的从始至终就是十字架。
约翰福音2:12-22(2) (9/8/09)
2:12 这事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2: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麽。
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第二章所记载耶稣所行的两件事,以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把耶稣基督神性中的慈爱和公义展现出来。神的公义和慈爱两方面绝不可偏废,过分强调慈爱,就不能真正体会神赦罪的恩典,以至于浪费恩典;过分强调公义,则会让宗教的畏惧失去了经历神同在的机会,同时强调神的公义与恩典,这是基督徒的神观。
耶稣洁净圣殿,是约翰福音中他第一次以弥赛亚的身份行使神的审判。圣殿中做买卖的,换钱币的,无非过的就是他们以为普通的生活,而这普通的生活,恰恰是充满罪恶的,耶稣把他们赶出圣殿,“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宣告这种“普通的生活”与神无份。圣经中还让我们看到,当保罗来到雅典,走进雅典人那“平凡的日子”中,他“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于是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并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使徒行传17:16-17)。这是活生生的灵性信仰、实践信仰,向世界发起挑战的信仰。而今天的基督徒呢?我们生活的这世界中有多少“普通的生活”、“平凡的日子”其实是充满的罪恶?我们是何其麻木啊!
耶稣基督以“圣殿的主”的身份进来,“心中焦急”但行为却非常理性,对卖牛羊的,换银钱的,卖鸽子的,处理方式都合情合理,以绳子做鞭子,是表明审判的合理、适度。耶稣基督的目的是洁净圣殿,不是断绝这些人的生活。这提醒我们基督徒的怒气要交给上帝,而不要做怒气的奴仆,毁掉别人的前途。
值得思考的是这殿中的犹太人对耶稣行为的回应。耶稣使吵闹的圣殿安静下来,使无序的场面归回有序,是神的圣殿回到圣经中所约束的样子,但这些殿中的祭司们不但没有感谢耶稣,反而要害他。
耶稣做了正确的事情,却被质问“要行什么神迹给他们看”,但耶稣没有按着犹太人堕落的思路回应他们,而是宣告“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这些做祭司的犹太人,表面上是圣殿的建造者,维护者,可在耶稣眼中却成了殿的拆毁者,这是何等大的反差。教会败在谁的手里?是败在贩卖牛羊鸽子的人手中吗?不是,是败在那些做“祭司”的教会领袖手中,表面上是做圣工的人,可能是破坏上帝工作的人。
我们知道耶稣基督三年半之后曾经再次洁净圣殿,这表明这些祭司、商人三年半并未悔改,耶稣基督对他们的斥责也从“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成了“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他成为贼窝了。”(马太福音 21:13)
法利赛对于耶稣的回答完全不得要领,“四十六年”对“三天”就形成了暂时对永恒,地上对天上非常鲜明的反差。
神是公义的神,也是施恩的神,他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审判需要被审判的人;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他施恩典,对抵挡他真理的,他必行审判。
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2: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麽。
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第二章所记载耶稣所行的两件事,以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把耶稣基督神性中的慈爱和公义展现出来。神的公义和慈爱两方面绝不可偏废,过分强调慈爱,就不能真正体会神赦罪的恩典,以至于浪费恩典;过分强调公义,则会让宗教的畏惧失去了经历神同在的机会,同时强调神的公义与恩典,这是基督徒的神观。
耶稣洁净圣殿,是约翰福音中他第一次以弥赛亚的身份行使神的审判。圣殿中做买卖的,换钱币的,无非过的就是他们以为普通的生活,而这普通的生活,恰恰是充满罪恶的,耶稣把他们赶出圣殿,“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宣告这种“普通的生活”与神无份。圣经中还让我们看到,当保罗来到雅典,走进雅典人那“平凡的日子”中,他“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于是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并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使徒行传17:16-17)。这是活生生的灵性信仰、实践信仰,向世界发起挑战的信仰。而今天的基督徒呢?我们生活的这世界中有多少“普通的生活”、“平凡的日子”其实是充满的罪恶?我们是何其麻木啊!
耶稣基督以“圣殿的主”的身份进来,“心中焦急”但行为却非常理性,对卖牛羊的,换银钱的,卖鸽子的,处理方式都合情合理,以绳子做鞭子,是表明审判的合理、适度。耶稣基督的目的是洁净圣殿,不是断绝这些人的生活。这提醒我们基督徒的怒气要交给上帝,而不要做怒气的奴仆,毁掉别人的前途。
值得思考的是这殿中的犹太人对耶稣行为的回应。耶稣使吵闹的圣殿安静下来,使无序的场面归回有序,是神的圣殿回到圣经中所约束的样子,但这些殿中的祭司们不但没有感谢耶稣,反而要害他。
耶稣做了正确的事情,却被质问“要行什么神迹给他们看”,但耶稣没有按着犹太人堕落的思路回应他们,而是宣告“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这些做祭司的犹太人,表面上是圣殿的建造者,维护者,可在耶稣眼中却成了殿的拆毁者,这是何等大的反差。教会败在谁的手里?是败在贩卖牛羊鸽子的人手中吗?不是,是败在那些做“祭司”的教会领袖手中,表面上是做圣工的人,可能是破坏上帝工作的人。
我们知道耶稣基督三年半之后曾经再次洁净圣殿,这表明这些祭司、商人三年半并未悔改,耶稣基督对他们的斥责也从“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成了“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他成为贼窝了。”(马太福音 21:13)
法利赛对于耶稣的回答完全不得要领,“四十六年”对“三天”就形成了暂时对永恒,地上对天上非常鲜明的反差。
神是公义的神,也是施恩的神,他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审判需要被审判的人;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他施恩典,对抵挡他真理的,他必行审判。
约翰福音2:12-22(1) (2/8/09)
2:12 这事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2: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麽。
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约翰福音第二章记载了两件事情,正式道成肉身的上帝在人间工作的两大主题。第一件是神来到人中间施行恩典,显明他的慈爱。第二件是在人间实行公义,显明他的审判。真神是慈爱施恩的神,真神也是威严审判的神。当我们能平衡地认识到主的这两方面的时候,我们对主的认识才是健全的,否则就不正常。第二章总括性的告诉我们,第一章所记载的道成肉身的上帝,他在人间要进行怎样的工作。
我们已经花了两周的时间分析了第一件事,就是迦拿的婚宴,看到了在人的困难中他实行恩典,成为人的帮助。我们今天要看的第二件事,就看到了他的审判。一个只注重恩典,而不注重上帝的审判的基督徒,常常是浪费恩典的;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只是看到上帝的审判而没有看见神的恩典,这样的人往往是惧怕神而不敢亲近神,无法经历神的同在和施恩。魔鬼往往在对平衡这两者的认识上搅扰我们,我们要警醒,本着整本圣经的启示,完整的认识神的威严和神的慈爱。从整本圣经的角度,我们看到上帝在启示他自己的时候,是先赐下律法,后赐下救恩,而当神来到人间对待人的时候,是先恩典后审判,所以我们今天传福音的时候,先把上帝的救恩的好消息告诉人,当人拒绝的时候,神就预备永远的火湖来审判这些人。
耶稣在逾越节上耶路撒冷,再次表明自己生在律法之下,完全遵照律法的要求做人,尽了诸般的义。这里是耶稣出来传道以后第一次进耶路撒冷。逾越节中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献祭,按着律法,犹太人可以依着自己的经济情况,献上牛羊或者鸽子、斑鸠献祭,为自己赎罪。我们注意到耶稣进入圣殿,但却没有献祭赎罪,因为耶稣没有犯罪,不必请祭司为他献祭。耶稣来到世上的时候,是他自己作为献祭的人,他自己也成了献上的祭,他自己作为祭司,把自己献在祭坛上。
而在那个时候,四面八方的犹太人涌向耶路撒冷献祭,很多人就做了祭品的生意。由于犹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也有从事银钱兑换的,但可能出于方便信徒,竟然在圣殿里也有生意人从事这些行业。我们可以想象,人头攒动的圣殿,加上这些牛羊鸽子,银钱兑买的叫喊声,祭司宣读律法的声音,将是如何混杂的一个情景,那些真心寻求上帝的人们将如何听到上帝的声音?正如今天好的教会,我们在里面听到的是上帝的声音,而不好的教会,我们听到的是钱的声音。
这是上帝的殿吗?从前旧约所记载的殿,我们没有看到这些记载。上帝的殿是什么地方?是耶和华的殿,是神与人同在的地方,是神与人立约的地方,是神的道被教训的地方,是祭司侍奉的地方,是万民祷告的地方,是神荣耀彰显的地方。但耶稣所进的殿,是一个不圣洁的人造的——希律王。圣经中的头一个圣殿,是和平之君所罗门严格按照上帝的指示造的,但当以色列人离开上帝的时候,上帝也不再要那个殿,把它拆毁。事实上上帝的殿绝对不是建筑物,而是预表耶稣基督的那个殿,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以色列可以有许许多多会堂,却只有一个圣殿,我们有许许多多礼拜堂,但却没有一个可以被称为圣殿。
圣殿是如此重要神圣的一个地方,是神与人汇合的地方。连旧约中最合神心意的大卫都不可以建,因为他手中沾满了人的血,神不准他建神自己的殿,而是要大卫的儿子在和平的时期建上帝的殿。当所罗门把殿建成的时候,他把殿献给上帝,他说:“看哪 ,天和天上的天尚 且不足你居住的 ,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列王记上8:27)这就表明了上帝是超越时空的而居住在永恒之中的“三层天”,我们无法在地方以建筑的方式为他建一个住处。
所罗门的圣殿是圣经中第一个圣殿建筑,但“殿”这个字却是在创世记当中第一次出现的,是雅各梦见天梯之后所讲出来的,“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创世纪 28:17),这殿却不是指的任何建筑物,雅各所在的旷野连祭坛都没有。圣经中第一次提到“殿”不是指建筑,而是关系,是神的显现,是神与他的选民合一的地方。
所罗门所建的殿,到了先知以西结的时候,上帝的荣光就离开了,那殿就变成了普通的建筑,同样的,当上帝离开教会的时候,教会就成了普通的人的组织;上帝的灯台挪开的时候,信徒,领袖就无法再为上帝做见证。所罗门建的殿,就在尼布加尼撒的铁骑下被拆毁了。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八十年,回归的时候尼希米和所罗巴伯重建圣殿,但规模远不比所罗门王的圣殿。而到了耶稣基督的时代,篡取王位希律,起了雄心壮志,建了一座比所罗门王所建的还要大很多的殿,25公里之外就可以看见它的金顶,每一块砖有5000公斤,是金字塔的两倍。到耶稣进殿之时,已经建了四十六年,但这殿是不洁净的手建的,但当时的以色列人却将就把它看作圣殿,没有顾及这殿的源头,也去这殿敬拜上帝。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这殿还是上帝的殿吗?这殿中的人还可以侍奉上帝吗?同样的,曾经跌到,曾经软弱,曾经堕落的牧师还可以侍奉吗?主的教训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马太福音23:2-3)殿还是上帝的殿,因为所传的是上帝的道,这殿中的人不足效法,这殿也不合神的心意,不蒙神喜悦。摩西的会幕,是源自上帝山上的启示;所罗门王建的殿,是根据神的许可;所罗巴伯所建的殿,虽小却合神心意;希律王,建筑大,美,精,却是出于私意、政治和人自己的名。“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么.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马太福音 24:2)这是耶稣基督对这殿的预言,在主后六十多年,罗马提多将军的军队,就应验了这个预言,因为希律在砖石中混杂了黄金,每一块石头都被拆下,整个殿也被烧毁了,这件事就被记载到今天在罗马古城的遗址上的提多凯旋门上。
耶稣也去了这殿,却不是去妥协,而是去审判,去恢复圣殿本来应该的样子。
唐牧师说他这一生最惧怕就是上帝的金灯台离开他的侍奉,而绝不是人的离开。“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示录2:10),斯提反(Stefan)至死忠心,而冠冕这词在希腊文中就是Stefan,唐牧师以此为志,自己的英文名字也是Stefan,盼望能够至死忠心。
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2: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麽。
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约翰福音第二章记载了两件事情,正式道成肉身的上帝在人间工作的两大主题。第一件是神来到人中间施行恩典,显明他的慈爱。第二件是在人间实行公义,显明他的审判。真神是慈爱施恩的神,真神也是威严审判的神。当我们能平衡地认识到主的这两方面的时候,我们对主的认识才是健全的,否则就不正常。第二章总括性的告诉我们,第一章所记载的道成肉身的上帝,他在人间要进行怎样的工作。
我们已经花了两周的时间分析了第一件事,就是迦拿的婚宴,看到了在人的困难中他实行恩典,成为人的帮助。我们今天要看的第二件事,就看到了他的审判。一个只注重恩典,而不注重上帝的审判的基督徒,常常是浪费恩典的;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只是看到上帝的审判而没有看见神的恩典,这样的人往往是惧怕神而不敢亲近神,无法经历神的同在和施恩。魔鬼往往在对平衡这两者的认识上搅扰我们,我们要警醒,本着整本圣经的启示,完整的认识神的威严和神的慈爱。从整本圣经的角度,我们看到上帝在启示他自己的时候,是先赐下律法,后赐下救恩,而当神来到人间对待人的时候,是先恩典后审判,所以我们今天传福音的时候,先把上帝的救恩的好消息告诉人,当人拒绝的时候,神就预备永远的火湖来审判这些人。
耶稣在逾越节上耶路撒冷,再次表明自己生在律法之下,完全遵照律法的要求做人,尽了诸般的义。这里是耶稣出来传道以后第一次进耶路撒冷。逾越节中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献祭,按着律法,犹太人可以依着自己的经济情况,献上牛羊或者鸽子、斑鸠献祭,为自己赎罪。我们注意到耶稣进入圣殿,但却没有献祭赎罪,因为耶稣没有犯罪,不必请祭司为他献祭。耶稣来到世上的时候,是他自己作为献祭的人,他自己也成了献上的祭,他自己作为祭司,把自己献在祭坛上。
而在那个时候,四面八方的犹太人涌向耶路撒冷献祭,很多人就做了祭品的生意。由于犹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也有从事银钱兑换的,但可能出于方便信徒,竟然在圣殿里也有生意人从事这些行业。我们可以想象,人头攒动的圣殿,加上这些牛羊鸽子,银钱兑买的叫喊声,祭司宣读律法的声音,将是如何混杂的一个情景,那些真心寻求上帝的人们将如何听到上帝的声音?正如今天好的教会,我们在里面听到的是上帝的声音,而不好的教会,我们听到的是钱的声音。
这是上帝的殿吗?从前旧约所记载的殿,我们没有看到这些记载。上帝的殿是什么地方?是耶和华的殿,是神与人同在的地方,是神与人立约的地方,是神的道被教训的地方,是祭司侍奉的地方,是万民祷告的地方,是神荣耀彰显的地方。但耶稣所进的殿,是一个不圣洁的人造的——希律王。圣经中的头一个圣殿,是和平之君所罗门严格按照上帝的指示造的,但当以色列人离开上帝的时候,上帝也不再要那个殿,把它拆毁。事实上上帝的殿绝对不是建筑物,而是预表耶稣基督的那个殿,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以色列可以有许许多多会堂,却只有一个圣殿,我们有许许多多礼拜堂,但却没有一个可以被称为圣殿。
圣殿是如此重要神圣的一个地方,是神与人汇合的地方。连旧约中最合神心意的大卫都不可以建,因为他手中沾满了人的血,神不准他建神自己的殿,而是要大卫的儿子在和平的时期建上帝的殿。当所罗门把殿建成的时候,他把殿献给上帝,他说:“看哪 ,天和天上的天尚 且不足你居住的 ,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列王记上8:27)这就表明了上帝是超越时空的而居住在永恒之中的“三层天”,我们无法在地方以建筑的方式为他建一个住处。
所罗门的圣殿是圣经中第一个圣殿建筑,但“殿”这个字却是在创世记当中第一次出现的,是雅各梦见天梯之后所讲出来的,“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创世纪 28:17),这殿却不是指的任何建筑物,雅各所在的旷野连祭坛都没有。圣经中第一次提到“殿”不是指建筑,而是关系,是神的显现,是神与他的选民合一的地方。
所罗门所建的殿,到了先知以西结的时候,上帝的荣光就离开了,那殿就变成了普通的建筑,同样的,当上帝离开教会的时候,教会就成了普通的人的组织;上帝的灯台挪开的时候,信徒,领袖就无法再为上帝做见证。所罗门建的殿,就在尼布加尼撒的铁骑下被拆毁了。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八十年,回归的时候尼希米和所罗巴伯重建圣殿,但规模远不比所罗门王的圣殿。而到了耶稣基督的时代,篡取王位希律,起了雄心壮志,建了一座比所罗门王所建的还要大很多的殿,25公里之外就可以看见它的金顶,每一块砖有5000公斤,是金字塔的两倍。到耶稣进殿之时,已经建了四十六年,但这殿是不洁净的手建的,但当时的以色列人却将就把它看作圣殿,没有顾及这殿的源头,也去这殿敬拜上帝。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这殿还是上帝的殿吗?这殿中的人还可以侍奉上帝吗?同样的,曾经跌到,曾经软弱,曾经堕落的牧师还可以侍奉吗?主的教训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马太福音23:2-3)殿还是上帝的殿,因为所传的是上帝的道,这殿中的人不足效法,这殿也不合神的心意,不蒙神喜悦。摩西的会幕,是源自上帝山上的启示;所罗门王建的殿,是根据神的许可;所罗巴伯所建的殿,虽小却合神心意;希律王,建筑大,美,精,却是出于私意、政治和人自己的名。“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么.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马太福音 24:2)这是耶稣基督对这殿的预言,在主后六十多年,罗马提多将军的军队,就应验了这个预言,因为希律在砖石中混杂了黄金,每一块石头都被拆下,整个殿也被烧毁了,这件事就被记载到今天在罗马古城的遗址上的提多凯旋门上。
耶稣也去了这殿,却不是去妥协,而是去审判,去恢复圣殿本来应该的样子。
唐牧师说他这一生最惧怕就是上帝的金灯台离开他的侍奉,而绝不是人的离开。“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示录2:10),斯提反(Stefan)至死忠心,而冠冕这词在希腊文中就是Stefan,唐牧师以此为志,自己的英文名字也是Stefan,盼望能够至死忠心。
约翰福音2:1-11(2) (26/7/09)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约翰福音2章1-11)
上一次我们已经看到,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在走他在人生的路程的时候是非常关注人的需要的,耶稣非常注重人的婚姻,他第一次以神的权柄和能力施行神迹就是在人的婚宴上。
人的婚姻是非常特殊的,不仅是神所设立,人类借以繁衍的途径,也有彼此忠诚,彼此扶助的责任,而一般人对于婚礼是没有经验的,所以迦拿婚宴酒用完的情景对于新人来说是非常难堪的事件,而新人作为当事人,也无法脱身来处理这样的尴尬,是一种无助的境地。
人有多少计划,有多少谋略,有多少预备,在历史当中就折射出人有多么有限。我们既被时空所限,又被经验限制,更被罪所束缚无法正确估计自己,无法认清现实,这样的境况让我们在人生路上往往处在迦拿婚宴上如此尴尬的境遇。酒用尽了,自己又无法脱身,强颜欢笑却不得不直面即将显现的危机,你该怎么办?
感谢上帝,当主在我们中间的时候,我们人生所遇到的苦难,主早就有了预备,在人生最紧要的关头,在人生最危急的时刻,你是否有邀请耶稣?在你的婚姻中,你的事业上,你是否有邀请耶稣?
玛丽亚在那里,存心善良,预备自己发现别人的困难,就告诉耶稣基督他们酒用完了。玛丽亚处于怎样的一种境地?她的孩子就是她的上帝。这将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感情?我们很难理解,但我们知道她是真心尊主为大的女性。当耶稣基督的回答显出上帝的主权和威严时,玛丽亚就顺从了,她反让婚宴上的人听耶稣的话,“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这些下面的人也顺服了。
当神的时间到了,耶稣让他们把六个石缸装满水。这石缸是当时犹太人在宴会之前洗手只用的。六个石缸,代表这是很有权势的一个家庭,要招待很多客人。水倒进去,在拿出来,然后就要拿到席上去,这在常理看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会让人很诧异,而这也恰恰是神有时做事的方式,不合你的道,也不合我的理,但你的道、我的理,都不是真理。耶稣吩咐人将洗手的水给客人喝,这是我们的理性不能理解的。
许多事情我们以为没有道理,是因为我们在头脑中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认定了自己所认识的道理,我们认为洗手的水就是洗手的水,就是脏的,但圣经让我们看到,神的作为乃是用他改变的大能将脏水变成了美酒,上帝认定不是脏的,人不可以依旧看这缸里的是脏的,神已经洁净了。上帝的大能,改变那些看起来不可能改变的。很多最反对基督教的人被神的道所改变可以成为上帝忠心的仆人,比如使徒保罗。神所改变的,我们不可以仍然以旧有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我们要学习巴拿巴,作为敢于接纳上帝已经接纳的保罗。
耶稣的第一件神迹,以洁净的能力,把人看污秽的水,转变成了最甜美的水酒。我们因为心中的污秽,我们常看天地不洁净,当一个人的心地被洁净的时候,他就能看到神所洁净的新天地。这些工人,他们顺服耶稣的指示,不反驳,不辩论,就见证了水变成了酒的神迹。管宴席的尝了,就找来新郎,因为惊讶好酒放在后面,这是和当时的风俗相背的,这乃是神的作为,有神的能力在其中。
上一次我们已经看到,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在走他在人生的路程的时候是非常关注人的需要的,耶稣非常注重人的婚姻,他第一次以神的权柄和能力施行神迹就是在人的婚宴上。
人的婚姻是非常特殊的,不仅是神所设立,人类借以繁衍的途径,也有彼此忠诚,彼此扶助的责任,而一般人对于婚礼是没有经验的,所以迦拿婚宴酒用完的情景对于新人来说是非常难堪的事件,而新人作为当事人,也无法脱身来处理这样的尴尬,是一种无助的境地。
人有多少计划,有多少谋略,有多少预备,在历史当中就折射出人有多么有限。我们既被时空所限,又被经验限制,更被罪所束缚无法正确估计自己,无法认清现实,这样的境况让我们在人生路上往往处在迦拿婚宴上如此尴尬的境遇。酒用尽了,自己又无法脱身,强颜欢笑却不得不直面即将显现的危机,你该怎么办?
感谢上帝,当主在我们中间的时候,我们人生所遇到的苦难,主早就有了预备,在人生最紧要的关头,在人生最危急的时刻,你是否有邀请耶稣?在你的婚姻中,你的事业上,你是否有邀请耶稣?
玛丽亚在那里,存心善良,预备自己发现别人的困难,就告诉耶稣基督他们酒用完了。玛丽亚处于怎样的一种境地?她的孩子就是她的上帝。这将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感情?我们很难理解,但我们知道她是真心尊主为大的女性。当耶稣基督的回答显出上帝的主权和威严时,玛丽亚就顺从了,她反让婚宴上的人听耶稣的话,“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这些下面的人也顺服了。
当神的时间到了,耶稣让他们把六个石缸装满水。这石缸是当时犹太人在宴会之前洗手只用的。六个石缸,代表这是很有权势的一个家庭,要招待很多客人。水倒进去,在拿出来,然后就要拿到席上去,这在常理看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会让人很诧异,而这也恰恰是神有时做事的方式,不合你的道,也不合我的理,但你的道、我的理,都不是真理。耶稣吩咐人将洗手的水给客人喝,这是我们的理性不能理解的。
许多事情我们以为没有道理,是因为我们在头脑中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认定了自己所认识的道理,我们认为洗手的水就是洗手的水,就是脏的,但圣经让我们看到,神的作为乃是用他改变的大能将脏水变成了美酒,上帝认定不是脏的,人不可以依旧看这缸里的是脏的,神已经洁净了。上帝的大能,改变那些看起来不可能改变的。很多最反对基督教的人被神的道所改变可以成为上帝忠心的仆人,比如使徒保罗。神所改变的,我们不可以仍然以旧有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我们要学习巴拿巴,作为敢于接纳上帝已经接纳的保罗。
耶稣的第一件神迹,以洁净的能力,把人看污秽的水,转变成了最甜美的水酒。我们因为心中的污秽,我们常看天地不洁净,当一个人的心地被洁净的时候,他就能看到神所洁净的新天地。这些工人,他们顺服耶稣的指示,不反驳,不辩论,就见证了水变成了酒的神迹。管宴席的尝了,就找来新郎,因为惊讶好酒放在后面,这是和当时的风俗相背的,这乃是神的作为,有神的能力在其中。
约翰福音2:1-11(1) (12/7/09)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约翰福音2章1-11)
在开始写札记的时候,我实在没有想到唐牧师要用超过9个月的时间来查考约翰福音第一章。约翰福音第一章在圣经中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所蕴藏的真理,所启示的道是极其丰富和奥秘的。约翰福音高举着耶稣的神性,没有记载耶稣的降生,也没有记载耶稣的升天,而是开宗明义宣称道就是上帝,宣称道成了肉身,宣告道成了神与人之间的中保。
第二章记载耶稣基督传道初期的两件大事,一个慈爱恩典的实行,另一个是神公义彰显的审判,这就总括性的告诉我们耶稣基督怎样在世上做人而代表天上的上帝。这两件事的对比是非常明显,在迦拿的婚宴上,耶稣基督成了在困难之中人的帮助,而耶稣洁净圣殿,显出他绝对的主权和审判人类的威严。
首先我们来看迦拿的婚宴。迦拿是加利利境内离拿撒勒附近的一个小镇,玛利亚被邀请了,耶稣和门徒也被邀请了,这表明耶稣基督作为人,是有活跃的社会生活和联系的。
这件事表明耶稣基督非常尊重人的婚姻。婚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父母孩子其实人都没有真正的选择,但配偶是人的选择,事关人生的幸福。很让我们得安慰的是,当耶稣被邀请的时候,他就出席,这表明神是非常尊重婚姻的。唐牧师非常风趣的提醒还没有结婚的会众,在婚礼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写请帖邀请耶稣也参加,他也一定会来的。邀请耶稣基督进入我们的婚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耶稣做主的家庭,可以免去很多非常不必要的痛苦,因为从第一天起他就来了,他就与我们同在了,他也成了我们时时的帮助,这恩典是无法数算的。婚姻事关重大,基督徒在婚姻的事情上一定要寻求主的帮助,不至于遗憾终生。
这是四福音书中唯一一次提及婚宴的记载,也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的神迹。耶稣的第一次神迹,不是平静风浪,不是医治病患,不是五饼二鱼,而是在人准备组建家庭的时候,成为人的帮助。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也创立的婚姻,“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主定了规矩,“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家庭、婚姻的存在都不是偶然的,不是人本的,而是神所设立的。我们要在家庭中照着神放在我们里面他的形象,靠着主,把主的爱彰显出来,把荣耀归给神。
这里对玛利亚的描写,让我们看到这位女性是非常愿意帮助人,非常有爱心的。圣经中有几处这样的细节的描写,迦拿的婚宴就是一处。圣灵感孕玛利亚诞下耶稣基督,这个女人是预备为主受苦的,是真心尊主为大的。要知道一个犹太社会中,未婚生子的女子是可以被石头打死的,玛利亚对神的顺从,从天使加百列告诉她消息的那一刻起,始终如一,“我心尊主伟大,我灵以我的救主为乐……(路加福音1:46-47)”就是玛利亚千古铿锵的尊主颂。上帝对她说,“刀剑要刺透你的心”(参:路加福音2:35),你能接受吗?你能忍受吗?你愿意遵行神的旨意吗?你能吞下所有种种的羞辱吗?玛利亚就是这样做的。
圣经中几次记载耶稣和玛利亚的对话都很耐人寻味,第一次是耶稣十二岁时独自留在圣殿,玛利亚对他说找他找得很辛苦,但耶稣的回答却是“岂不知,我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参:路加福音第二章)。从常人来看,母亲听到儿子这样的回答做何感想吗?岂不是很尴尬,很羞辱吗?玛利亚是默默的接受。在这里,玛利亚发现了别人遇到的困难,婚宴中酒用尽是很羞辱,很尴尬,很难为情的一个情景。她想要帮助人,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她的心意就成了她的祷告,她告诉耶稣“他们没有酒了。”,但没想到耶稣的回答却是:“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
这是很难理解的一段经文,耶稣作为人子为何对自己的母亲如此的无情,如此的粗鲁,如此的不留情面?中文和合本的翻译,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忌惮,把“妇人”改成“母亲”,实属妥协之举。玛利亚的回答是什么呢?“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就是这样的顺从,就是这样的忍耐,就是这样的跟随主。
那么耶稣为何如此回答呢?我们必须从神学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这就告诉我们当耶稣在地上,以神的身份行神迹的时候,人是完全没有份。神的作为,神的旨意,神的神迹,神有绝对的主权。迦拿婚宴上的耶稣,是以道成肉身上帝的身份,把神的神性彰显出来。耶稣这样回答玛利亚,就告诉我们在神的作为,神所行的神迹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神人合作的可能,完全没有玛利亚的分,完全没有人的分。我们相信,耶稣的回答是以一种非常威严,非常恳切的语气来对玛丽说的。
满有顺从,满有忍耐,满有爱心,同时满有智慧的玛利亚告诉我们,“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愿教会中有更多的姐妹能够像玛利亚一样跟随主,也成为别人的帮助和祝福。
在开始写札记的时候,我实在没有想到唐牧师要用超过9个月的时间来查考约翰福音第一章。约翰福音第一章在圣经中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所蕴藏的真理,所启示的道是极其丰富和奥秘的。约翰福音高举着耶稣的神性,没有记载耶稣的降生,也没有记载耶稣的升天,而是开宗明义宣称道就是上帝,宣称道成了肉身,宣告道成了神与人之间的中保。
第二章记载耶稣基督传道初期的两件大事,一个慈爱恩典的实行,另一个是神公义彰显的审判,这就总括性的告诉我们耶稣基督怎样在世上做人而代表天上的上帝。这两件事的对比是非常明显,在迦拿的婚宴上,耶稣基督成了在困难之中人的帮助,而耶稣洁净圣殿,显出他绝对的主权和审判人类的威严。
首先我们来看迦拿的婚宴。迦拿是加利利境内离拿撒勒附近的一个小镇,玛利亚被邀请了,耶稣和门徒也被邀请了,这表明耶稣基督作为人,是有活跃的社会生活和联系的。
这件事表明耶稣基督非常尊重人的婚姻。婚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父母孩子其实人都没有真正的选择,但配偶是人的选择,事关人生的幸福。很让我们得安慰的是,当耶稣被邀请的时候,他就出席,这表明神是非常尊重婚姻的。唐牧师非常风趣的提醒还没有结婚的会众,在婚礼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写请帖邀请耶稣也参加,他也一定会来的。邀请耶稣基督进入我们的婚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耶稣做主的家庭,可以免去很多非常不必要的痛苦,因为从第一天起他就来了,他就与我们同在了,他也成了我们时时的帮助,这恩典是无法数算的。婚姻事关重大,基督徒在婚姻的事情上一定要寻求主的帮助,不至于遗憾终生。
这是四福音书中唯一一次提及婚宴的记载,也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的神迹。耶稣的第一次神迹,不是平静风浪,不是医治病患,不是五饼二鱼,而是在人准备组建家庭的时候,成为人的帮助。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也创立的婚姻,“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主定了规矩,“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家庭、婚姻的存在都不是偶然的,不是人本的,而是神所设立的。我们要在家庭中照着神放在我们里面他的形象,靠着主,把主的爱彰显出来,把荣耀归给神。
这里对玛利亚的描写,让我们看到这位女性是非常愿意帮助人,非常有爱心的。圣经中有几处这样的细节的描写,迦拿的婚宴就是一处。圣灵感孕玛利亚诞下耶稣基督,这个女人是预备为主受苦的,是真心尊主为大的。要知道一个犹太社会中,未婚生子的女子是可以被石头打死的,玛利亚对神的顺从,从天使加百列告诉她消息的那一刻起,始终如一,“我心尊主伟大,我灵以我的救主为乐……(路加福音1:46-47)”就是玛利亚千古铿锵的尊主颂。上帝对她说,“刀剑要刺透你的心”(参:路加福音2:35),你能接受吗?你能忍受吗?你愿意遵行神的旨意吗?你能吞下所有种种的羞辱吗?玛利亚就是这样做的。
圣经中几次记载耶稣和玛利亚的对话都很耐人寻味,第一次是耶稣十二岁时独自留在圣殿,玛利亚对他说找他找得很辛苦,但耶稣的回答却是“岂不知,我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参:路加福音第二章)。从常人来看,母亲听到儿子这样的回答做何感想吗?岂不是很尴尬,很羞辱吗?玛利亚是默默的接受。在这里,玛利亚发现了别人遇到的困难,婚宴中酒用尽是很羞辱,很尴尬,很难为情的一个情景。她想要帮助人,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她的心意就成了她的祷告,她告诉耶稣“他们没有酒了。”,但没想到耶稣的回答却是:“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
这是很难理解的一段经文,耶稣作为人子为何对自己的母亲如此的无情,如此的粗鲁,如此的不留情面?中文和合本的翻译,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忌惮,把“妇人”改成“母亲”,实属妥协之举。玛利亚的回答是什么呢?“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就是这样的顺从,就是这样的忍耐,就是这样的跟随主。
那么耶稣为何如此回答呢?我们必须从神学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这就告诉我们当耶稣在地上,以神的身份行神迹的时候,人是完全没有份。神的作为,神的旨意,神的神迹,神有绝对的主权。迦拿婚宴上的耶稣,是以道成肉身上帝的身份,把神的神性彰显出来。耶稣这样回答玛利亚,就告诉我们在神的作为,神所行的神迹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神人合作的可能,完全没有玛利亚的分,完全没有人的分。我们相信,耶稣的回答是以一种非常威严,非常恳切的语气来对玛丽说的。
满有顺从,满有忍耐,满有爱心,同时满有智慧的玛利亚告诉我们,“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愿教会中有更多的姐妹能够像玛利亚一样跟随主,也成为别人的帮助和祝福。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