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所作的见证,记在下面。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那里,问他说,你是谁。他就明说,并不隐瞒。明说,我不是基督。他们又问他说,这样你是谁呢?是以利亚吗?他说,我不是。是那先知吗?他回答说,不是。于是他们说,你到底是谁?叫我们好回覆差我们来的人。你自己说,你是谁。他说,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约翰福音1:19-23
这段经文记载了施洗约翰的见证,唐牧师在前面的讲道中已经多次提到过施洗约翰,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的事工,促成了以色列的一次一大复兴,就像旧约的先知以利亚一样,以色列的百姓在施洗约翰的呼喊中找到了脱离苦难的心态和盼望,但对于上层人物来讲,特别本身也是依靠群众运动上台的,就会产生很大的恐慌。当时耶路撒冷以法利赛人为代表的宗教人物就是这样,他们派人去调查施洗约翰的侍奉。
当时以色列盛传着各种关于弥赛亚的传说,几十年来假的弥赛亚不断出现,在宗教领域就出现了研究弥赛亚预言的弥赛亚学,但无论是巴比伦、希腊、亚历山大还是耶路撒冷的经学家,始终都无法摆脱民族主义思想。他们从旧约语言中只看到了得胜的弥赛亚,那个为以色列人除去羞辱,重建大卫宝座和圣殿的弥赛亚,只愿意接受一个荣耀的弥赛亚。当时经学家关注第一是弥赛亚本身的降临,第二就是以利亚,因为旧约玛拉基书曾说明以利亚会在弥赛亚之前来到,第三就是那一位摩西所预言的 “那先知” " 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 (申 18:15)这就正是耶路撒冷差来的人问施洗约翰的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施洗约翰全部都否认了,经文中两次出现“明说”,唐牧师强调这就是施洗约翰的“见证道德”,为真理作见证,不要隐藏,不要虚假,宠辱不惊,因为上帝不喜欢不正直的人。耶稣基督曾经说过若能领受,施洗约翰就是以利亚(参太11:14),乃是让我们看到以利亚的心志和能力都体现在施洗约翰的身上。
“到底是谁?”,宗教势力需要一个答案,应付差事,约翰的回答是什么他们已经不在意了。而约翰的回答是他整个侍奉的中心,是法利赛在翻遍圣经也想不明白的。约翰就是以赛亚书中旷野的那个“声音”!“有人声喊着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或作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当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以赛亚书40:3)。这样,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到约翰为止(参:太11:13),约翰非常清楚他承先启后的使命。
唐牧师非常赞叹施洗约翰的灵性,他在神的启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身份,清楚自己的使命,把自己应有的责任尽到了。我们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了吗?当你找不到自己的位分的时候,你就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不可能不蹉跎。而自己凭血气所定的目标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基督徒制定计划要顺从神的引导。我们一生顺服上帝的引导,圣经的原则,释放出上帝所赐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大可能,效法基督。
这世上多数的人不知道如何做人,为何做人,也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临终之前往往慨叹做了太多不该做的事情,反而有好多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作为基督徒,你能在主里找到你的角色和清楚神所托付你的事吗?主耶稣是我们的榜样,他在十架上生命的最后时刻说:“成了。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成就父在永恒当中所预定的救恩。
当约翰找到了上帝的呼召,他没有迟疑,也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的走向旷野,以蝗虫和野蜜为食,以骆驼的皮毛做衣服。“修直主的道路。”如果你到过北京故宫,一条笔直的御道格外显眼,气派,这是迎接世上帝王的道路。主是谁?他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迎接他的道路不在这世间的泥土上,而是在人的心里。然而世人都犯了罪,我们的心里也没有这样的路。像约翰一样伟大的传道人,就是要预备人的心准备耶稣基督到来,修直这条心路。“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以赛亚书40:4)。
“看哪!上帝的羔羊。”我们知道羔羊就是逾越节的祭品。约翰的见证,就超越了当时宗教人士的弥赛亚观,上帝的灵在他身上,让他知道弥赛亚是不仅仅是荣耀的弥赛亚,也是为世人受苦的弥赛亚,牺牲的弥赛亚。他的死与复活彰显了父的荣耀,战胜了死的权势。
施洗约翰的伟大,还在于他侍奉的伦理。“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他见证了弥赛亚,就不与主相争,他是新郎的朋友,就不喧宾夺主。上帝的活的,无论如何,总要高举耶稣基督。
我们的角色是什么?上帝将哪样的事托付了我们?我们有怎样事奉的心志?我们是否愿意顺服上帝的带领,去实现你生命最大的可能,来效法基督?你能否也能像保罗一样,“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4:7-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